(一)对空间自身的塑造
装置艺术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个特定的展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作品要成为观者的视觉焦点,要使观者感到作品对展示空间具有占有感。对空间自身的塑造主要是利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边缘与整体空间的矛盾来突出作品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展示空间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较为纯净的空间,色彩和造型要与作品本身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有利于形成作品对于空间的占有感。德国装置艺术家伊娃•海赛的作品《乱了套》之所以会产生“乱”的感觉,首先是作品本身与其所处空间的关系。作品本身为曲线,线型与空间整体横平竖直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作品本身闪亮的颜色以及灰暗的空间使空间整体成了作品的背景,在这种图底关系下,作品本身更加突出。同时作品本身占据了观者的主要视域范围,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氛围就是观者感知的空间整体的氛围。其次作品的形态和色彩与蜘蛛网相似,认知的经验告诉观者蜘蛛网的纹理和形态是乱的,所以观者也会把这种感觉自然地联系到眼前的作品上,由此该作品“乱”的主题自然而然地被观者接受。
(二)对空间界面的塑造
空间是由界面围合形成的,“界面内侧的形状就是空间的形状,界面的特征就是空间的特征,界面建立处就是空间终止之处”。④许多装置艺术作品没有将观者纳入到作品本身的内部空间之中。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去塑造空间界面,而所谓用材料去塑造空间界面就是依靠材料表面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的形式美感。空间界面既可以采用四周完全封闭的围合形式,又可以采取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限定出一定的虚拟空间的形式。前者如安塞姆•基弗的《美索不达米亚》,基弗用铅做的书架和书围合成了一个较小的封闭空间,观者被锈迹斑斑的铅材料所包围,犹如进入了一座出土的古代遗迹,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后者如唐纳德•贾德的《无题》,作品借助展厅四周的墙面摆布构件,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虚拟的围合空间,观者通过对构件材料表面光泽度、粗糙度、反光度等以及构件排列组合关系的感知达到对整体空间氛围的感知。
(三)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
装置艺术的空间设计极端化的处理方式就是与展示空间本身融为一体,它打破了作品与展示空间的界限,将时间、空间、过程、现场感合并为同一个实体。观者被包容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由被动观赏转化为主动接受,并且动用各种知觉器官去感受。汉斯•哈克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德意志》,将整个德国国家馆设计成一件巨大的装置作品。在展厅的入口,他将希特勒1934年参观威尼斯双年展时的大幅照片陈列在这里,入口上方是放大的东、西德合并后发行的一元马克硬币模型。进入展厅,观者会发现被撬起的灰色大理石地板砖散落了一地以及正面墙上镶嵌的“GERMANIA”8个醒目的黑色字母。同时展厅中还夹杂着迫害犹太人以及战争的声音。这种破坏性的场景以及多维度结合的表现方式,使观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满目疮痍的日耳曼民族的过去与现在。该作品与其所处的空间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达到了与观者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结语
装置艺术是后现代艺术发展系谱中的重要一环,但实际上,它早已突破了大众传统观念中的艺术形式和范畴,通过运用生活中的物品相互装配和组合,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正如杰曼诺•切兰所说的那样,装置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陈列方式必须能够提供合适的景观,以调节空间构造和视觉材料安排间的关系”。⑤因此,空间设计是装置艺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空间设计方法归纳为对自身空间的塑造、对空间界面的塑造以及与展示环境相骨科医学论文融合三类,可以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装置艺术作品,从而为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周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