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是指对资产的使用与配置进行监管和清查的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率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预算管理是指对预算资金的来源与分配进行监督的行为。提高教育经费的优化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是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前提与基础、相互制约与促进。预算管理依据资产管理提供的详实数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管理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2006年,财政部就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这一问题,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应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推行实物费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为高校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政策支持背景,并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高校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模式的作用
1、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在资产形成过程中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存量与投入的结合,改变了过去“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模式,以各部门存量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类型分布为依据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在源头上控制了资产配置的不均衡。其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了资金投入绩效考评与资产使用的完美组合,改变了各单位盲目地争资金、争项目的现状,使预算分配更加合理化。最后,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了资产与收入管理的结合,将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收入管理范畴,逐步理顺预算单位收入和分配的关系,改变了预算部门间分配不公的现象。
2、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加强资产监管
首先,在根源上加强资产监管。把资产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在编制高校预算时,通过部门存量资产审核环节的新增,依据各部门存量资产的在用现状、分布和数量进行预算分配,避免各单位盲目地争项目、争资金,有效控制了重复购置现象。其次,在使用过程加强资产监管。把资产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率。最后,在处置环节加强资产监管。把资产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改变财政部门在资产处置上的缺位,将资产处置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了资产的“出口”控制,可有效阻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高校资产与预算管理结合存在的不足
1、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缺乏健全的配套制度
虽然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了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强调应采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但目前尚无具体的指导意见。在实际操作中,与之配套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还未正式出台,资产存量不实、“家底”不清,资产管理基本停留在实物管理层面,不能有效的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有些高校虽然实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但仅流于形式,预算管理并未担负起管理职能,更多的是作为对账和统计手段。可见,资产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缺乏制度依据。
2、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够
当前,高校的资产管理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但至今尚未建立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体系,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基于此,暂时还难以实现资产从流入到流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致使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主管部门和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使得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影响了资产配置预算评审的科学性,难以有效地控制资产重复购置、超编制和超标准购置等问题的发生。同时,由于信息系统不健全,使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缺乏监管,造成预算执行不力、资产管理信息失真。
3、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资产配置标准尚不完善
资产配置标准是预算和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缺乏一套完备的资产配置标准,甚至有些高校的资产根本没有配置标准。而有些资产的配置标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修订,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有的资产配置标准比较模糊,没有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有的资产配置标准要素不齐,不便于执行,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造成高校资产配置随意性大,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完善的预算评审机制。总之,当前的资产与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与之对应的资产配置标准。
4、高校资产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缺乏合理的工作机制
很多高校在购置资产时,其购置预算只关注了相关资产的边际增量,而没有借此结合存量资产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因此,在预算管理中,缺乏对购置资产的有效管理。在资产使用时,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执行效果机制来反映预算的执行效果。这就造成了在资产使用中缺乏目的性,不利于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而在处置资产的时候,由于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在资产收益、评估和转让管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种缺乏透明度的资产处置过程往往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资产管理方面,很多高校沿袭了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长期无偿占用固定资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加之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资产使用管理评价机制,这种现象在预算审批阶段没有翔实的资料作为参考,使得这种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实现高校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途径举要
1、以全面的资产清查为前提
要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首先要摸清高校的“家底”。就是要掌握各单位现有存量资产数量、实物价值、使用年限和利用情况等信息,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清查中出现的盘盈、盘亏资产。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资产清查能够将学校资产的实际状况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来,为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资产提供可靠的依据,为高校建立动态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通过资产清查还能发现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报废不及时、闲置、账实不符等,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改进措施。资产清查为二者的结合夯实了资产存量的基础。
2、以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为手段
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高校资产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是构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一套适合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实现资产购置全过程跟踪控制和信息共享,能从整体上掌握高校的资产结构以及使用和分布状况,是实现预算编制精细化、资产管理动态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为了实现资产的通用和共享,可以根据专业、学科或是相近的专业对高校资产进行调整和整合。这将对高校资产监管手段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不仅为资产日常管理和预算编审提供“细化、动态、准确”的信息保障,也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3、以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为核心
以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为重点的资产配置管理方式是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核心所在。由于高校各学科的性质以及职能部门存在较大业务差异的特质,可参照的量化资产配置标准没有出台,客观上造成了资产配置标准化难以实现的困境,所以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其他职能部门,结合高校的行业特点及工作性质,参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各单位人均占有资产的合理界定,从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办公类资产的配置标准统一入手,逐步扩大到各学科、专业的专用资产范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资产配置更加优化,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预算支出的节约。
4、以规范化的管理为保障
通过落实管理的各个步骤,把关好涉及到的重要环节,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目前,在多数高校都有设立资产管理处,由其承担全面管理资产的职责。高校通过建立资产管理联动机制,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存量信息的完整、准确,促使资产管理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明确资产使用单位的管理责任,加大对使用单位的约束力;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引入经营理念和成本意识,减少资产闲置浪费;为确保高校资产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对大型科研设备、专业的精密仪器进行采购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中实施审计,促使审计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季东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