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业新常态内涵与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我国物流业经过十多年20%以上的的高速增长后,增速减缓,渐趋进入温和增长阶段,物流业进入新常态。关于我国物流业新常态,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物流业的增速转轨。物流经济从过去20%以上的高速增长放缓到9%左右的温和增长阶段。以往我国物流经济高速度增长,积累了大量的危机,造成物流经济发展严重过剩,环境承载压力过大,物流资源利用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第二个层面是物流业发展新平台的构建。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第二产业过度依赖,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难以调和。要摆脱对第二产业过度依赖的模式,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物流业发展的新平台与基础。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化解物流业发展中突出的就业压力和通胀压力,形成新的增长平台;第三个层面是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物流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物流业新常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物流行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在此阶段,长期隐藏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凸显,影响物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势必加速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二是资源要素成本高。物流用地紧缺。2013年,全国工矿仓储用地21万公顷,仅增长3.2%,低于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增长幅度。物流企业劳动力成本高。自2010年以来,企业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幅度在20%左右,企业“用工荒”现象较为普遍。环保成本逐渐增加。2013年,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多地实施车辆限行政策,并有逐步扩散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城市货运车辆通行。由于资源要素成本高,过去那种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受到极大制约;三是内需成为物流业增长主要动力。近年来,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高速增长。受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医药、食品、电商、快递、快运、电子、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四是整合与创新助推转型升级。物流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整合,核心物流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功能整合、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和平台整合,挖掘物流整合潜力,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核心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创新、制度创新,打造战略竞争新优势;五是物流基础网络初步成型。我国路网建设发展较快,2013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35.6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万公里。2014年以来,国家提出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运输结构逐步均衡,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园区有效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引导物流节点布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物流业新常态的关键和核心内涵是加快推动物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物流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物流业新常态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物流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目前,在我国物流业增速转轨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规模扩张获取物流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物流业新常态发展的要求。随着物流经济增长速度转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丛生,严重影响物流业的效益。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
2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
西部民族地区,包括西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下辖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10个省区。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还处于传统物流阶段,主要有直销型、契约型和联盟型三种物流模式。在这三种物流模式中,直销型物流模式仍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形式[5]。在直销型物流模式下,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流通量少、范围窄、市场占有率低,农产品损耗率高,农产品流通不畅,价值增值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绿色物流逐渐兴起,但是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缓慢。
3经济新常态下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物流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需求增速加快,大量新鲜的绿色农产品,需要及时运输与配送。但是,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变质、不易储存、不宜长时间运输等特点,其对采摘、包装、装运、配送等物流环节要求极高,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运输、无效运输及不合理包装方式的存在,导致物流资源利用率低。
3.2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西部民族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比较落后。新鲜农产品在采摘、储存、运输、装卸、配送、包装等环节,受技术落后、物流设施设备差、物流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损耗率高。腐烂变质的农产品,被随意丢弃,加之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环境污染严重。
3.3物流业社会化程度较低,仍以粗放型经营模式为主
西部民族地区物流业受到当地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在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种矛盾与问题凸显。物流业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物流信息化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较差,物流标准化滞后,物流企业集约化经营较弱。
3.4条块分割严重,协调机制滞后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利益垄断性与排他性,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地区壁垒现象严重,物流市场秩序混乱,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较差,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西部民族地区物流业尚未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4对策
4.1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要实现农产品绿色化,必须从源头抓起,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推行农资供应绿色化、农作物种植绿色化、农产品采摘、包装、储运、配送绿色化,实现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从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分销商、零销商直至消费者,建立与健全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机制,实现信息绿色化。采用科学合理的运输方式、包装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力求节约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4.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度,采用高科技环保物流
工艺与技术采用高科技物流设施设备,利用新型环保包装技术、储运技术,降低农产品损耗率。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
4.3大力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革新物流技术装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着力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态势,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4.4建立物流业协同创新机制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西部民族地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建立物流业利益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不规范行为,优化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和物流市场秩序。
5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民族地区物流业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过度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与集约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为了适应物流经济新常态,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物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模式,实现农产品物流集约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作者:严雪晴 陈晓华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相关专题: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资产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