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心骨,也是引入壮族民间音乐教育能否顺利成功的关键。首先,要高度认识开展壮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明白最终的教育目的,并围绕具体目标明确中心问题,积极开设《传统民族音乐赏析》《民间音乐概论》等课程,合理把这些内容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意向相结合,传承和传达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传统文化之精髓。其次,必须把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学科门类较细,各自研究方向也有所相同,从事壮族民间音乐研究并引入大学课堂教学时,高校必须对教师分批分段开展培训,鼓励教师积极自学,定期参加培训,脱产进修,必要时还需请壮族民间音乐专家来校授课,通过内外并举,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
2.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授课形式
开展壮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民歌和记住其歌名,认识几种少数民族乐器,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观察了解它的产生和历史变迁,体验和感悟内在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壮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上要做到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教材内容和选择要活,地域特色要浓厚,教学方法尽可能视听结合,教师范唱与学生互动结合,由教师引导、分析讲解和归纳总结,绝不能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套路。比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视听结合,聆听与观赏壮族民间音乐作品,可以从内心感受这些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风格、旋律音调和艺术魅力,并在教师的层层分析和生动讲解下,获取更多的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外,高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系列讲座或单元讲座计划,最好邀请当地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或学校本专业教师。讲座要注重图文并茂,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兴趣浓厚而热爱本课程,加深对传统民族文化知识的认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或者让学生在学校教师统一安排和精心策划组织下,到壮族民间音乐资源最丰富的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和艺术采风。通过实地观摩和亲身感受,使大学生对壮族民间音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3.强化对壮族民间音乐教材的建设工作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没有教材,教学活动也就没有依据,无法展开,教师教学便缺少了重要的参考和必要的支持。一般来讲,相关教材建设问题,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同一地域的几所高校联合起来,由省教育厅或某高校主要领导牵头,各高校选派教授或是专家,组织精干力量,同心同德开展研究教材的编写工作。二是各高校独立组织,学校拿出教材专项基金,挑选理论知识强、专业水平高和文化素质较为全面的教师组成教材的编创小组。通过实地采风、真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收集、归纳和总结资料,研讨和论证编写出教材。当然,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必须认真考察取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根据实际综合决定。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掌握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性。要对壮族民间音乐资源全面收集和分类归纳,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全面、准确而公正。二是民族性。广西是多民族居住地,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风格独具、特色鲜明。各高校应千方百计集中力量挖掘壮族民间音乐代表作品,吸纳到编写的教材中去,让它融入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因子。三是艺术性。壮族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极为丰富,在这些壮族民间音乐资源中,其自身也有艺术水准高低之别,要全面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鉴别,将优秀的、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纳入教材中。四是大众性。地方性综合高校汇集了全国不同地方的学生,不同民族、不同兴趣和爱好,众口难调。教材在编写时一定要朝大众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众多人群的需要。五是体验性。壮族民间音乐教育绝不是教条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亲身感受的心灵体验,从音乐中体验民族传统文化血脉和基因,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归宿。因此,在编创时应设计和增加更多的教学互动环节,分享观后感,注重思想情感的体验性。
4.注重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
科研是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没有科研成果,教学活动也就没有理论支撑,教师教学便缺少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学术指导。一是采取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壮族民间音乐韵味。在广西许多高校都先后组建有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科研与教学研究基地或实验室,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传统艺术品实物或民族乐器并建立展区,成立了合唱团、民乐团、原生态演唱组合等,学唱壮族“嘹歌”,学弹壮族天琴等民间乐器。通过学习具有特色的壮族民间音乐,增强了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增进了民族的团结和友爱。二是在实践中参与研发和传承。广西各高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极为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经济上大力支持,重视学生参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东盟中越山歌赛、“刘三姐杯”民族山歌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和开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开阔视野。三是以民间特色活动带动音乐艺术教育的繁荣。一直以来,广西狠抓民族特色为中心的办学特点,鼓励和支持地方高校开办民族特色专业,创设民间音乐课程,培养了很多的音乐艺术后备人才。如广西艺术学院开办东盟艺术系、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等,先后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带去了我区创作的民族合唱精品,并以浓厚的壮族民间特色获得了业内专家和社会各方的高度评价,向世界展示了更多的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风貌。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时代重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组织、有目的地建立各社团,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大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引向健康和高雅的层面,可以抵制低级和庸俗的文化思想入侵。比如,在校园创设一个具有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宽松、和谐的环境,融入当地的文化并与自己的内心相融合,使学生在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滋养中陶冶情操、升华心灵、释放能量;组织“壮族民间音乐文化风采展”“民间音乐教育成果展”“少数民族乐器图片展”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广播、电台等设施,定期播放和介绍优秀的传统壮族民间音乐作品,增加大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了解、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真正在高等学府这片沃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综上所述,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地方高校开展壮族民间音乐文化课程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促进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能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黄柯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