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学承担生命教育的现状
从古至今任何人都无法无视健康生命的存在,没有健康生命的存在,任何的存在都是无意义的。人的健康生命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不仅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基础,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也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进行合理、科学有序的运动的主要途径。然而2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却逐年下降,学生“站不稳”、“倒下”、“猝死”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体质之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尽管学生体质下降不能完全归罪于学校体育教学,但体育教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学生们虽然有正规的体育课,能保证他们的基本身体锻炼,但日益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全社会追求应试的风尚,已经无法保证学生们最基本的身体锻炼效果。
2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
2.1教学目的生命化
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保持一致的,它具备独有的特性,其特性也是生命教育的本意所在,即通过身体运动,以练“体”促进生命全面、自由的发展和提升生命的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却一直存在忽视学生的个体生命存在、泯灭学生的生命创造性的现象,这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意,使体育教学与生命成为对立方。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体育教学目的首先要生命化,不能追求功利性而肢解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抑制学生生命的自由性,而是要始终坚持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生命的自由发展”,进行真正的体育教育。
2.2教学内容生命化
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正在实现生命的回归,已经从关注学生体质的增强、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但也仍然存在禁锢学生创造力生命的问题,出现了片面追求体育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教学主体—学生和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必然要生命化,只有给予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自由展现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感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3教学方法生命化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是一种双边活动,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依据,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当前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不符合教学实际、“教不会”、“教不悦”等问题。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生命化应体现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挪用或是少变化;应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感受,做到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都符合生命教育培养人的目标。
2.4教学过程生命化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素质、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仍存在着最基本的矛盾,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对立统一关系,主要有师与生、教与学、新与旧、智与能、德与智、学与做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交叉与碰撞,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复杂和多变。因此生命化的体育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2.5教学评价生命化
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仍然存在着片面现象,终结性评价占主流,过程性评价偏少,只有教学评价缺少个人自我评价。而生命化的体育教学评价要体现生命教育思想,通过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生成个性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改善教学进程。因此体育教学评价要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在教师和学生评价中纳入生命教育指标,实现由“健康第一”向“生命为本”的转化。
2.6师生关系生命化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效。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生命化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体育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关系,更是双方生命提升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即是倡导“以生命为本”,因此生命化的师生关系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关系。生命对生命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共享与共进、交流与互动的关系,师生的生命质量都会得到不断的升华与提高。
3结论与建议
从生命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学,才发现体育教学在生命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失,需要不断的研究、探讨与实践。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应是“生命”,因此体育教学要回归自身本意,直面生命,遵循生命规律和特性,促进生命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实现生命的创造性,并超越生命。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对学生多进行生命教育,如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培养生命意识;选取与生命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利用突发事件和游戏教会学生应对紧急危险等。
作者:杜洪军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