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及政策调整

一、功能主义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及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功能主义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的启示

帕森斯认为,某个整体行动系统是由形成信息控制等级结构的文化、社会结构、人格和有机体等四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文化控制社会系统、社会结构控制人格系统、人格控制有机体系统,并且每一个系统都为更高一级系统的运行提供着必要的能量条件。新功能主义者强调应关注作为系统的社会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文化、社会和人格体系的特色,把文化当作社会现实范畴,考察导致社会秩序整合和解体的力量,并且确认社会分化是社会变迁的结果。[3]卢曼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秩序并不是靠对共同价值、信仰及规范的一致性来维护的,所有的社会系统都建立在行动之间沟通的基础上,行动系统由沟通而来。[3]迪尔凯姆强调优先分析整体时,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做是完成满足整体功能、满足整体需要的必要条件。[3]斯宾塞发展的必要条件功能主义强调,为适应环境,有机体和超有机体须具备某些必要条件。[3]各个民族世代积累并持续传承着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包括行为规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态度等)都深深植根并保持于该民族的语言之中,可以说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是该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和主要部分。因为语言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首要任务。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语言,体现了该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语言的存在是民族存在的最显著的标志。[13]另一方面,作为各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的语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等。[14]由此可见,语言的健康传承与和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语言的重要功能决定了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必要性。

2.功能主义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推广普通话之间关系的启示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某一事物的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功能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矛盾与互补的关系,结构的优化决定着整体功能的优化。就语言的功能而言,作为特定人群约定俗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语言首先表现为人们进行交际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又同时成为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征。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既是少数民族群众思想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尊严的重要体现、民族认同的重要条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工作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通用语的普通话是包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人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快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交际工具,同时又更大程度地承载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推广普通话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然而,学好全国通用普通话与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又形成了“两难”的矛盾,此可谓当前我国双语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如果过急过快地推广普通话,势必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衰退、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断裂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情感受到某种程度挫伤的忧虑。另一方面,如果仅强调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而在全国通用普通话的学习方面跟不上形势,很容易对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是破解我国双语教育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功能主义理论的启示,妥善解决双语教育基本矛盾的价值追求应是统筹兼顾、结构优化、实现双赢、达到“两全其美”,即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工作。在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方面,少数民族群众要传承保护好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本民族语言;学者要发挥学科优势,通过技术手段保存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汉族群众也要学好与自己工作生活有重要关系的少数民族语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作为社会主体资源支配者和社会经济发展全盘规划者的政府应妥善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推广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上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功能主义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加强双语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考虑成立全国性或重点地区双语教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并将相关规定上升到政策法律层面。双语教育是协调普通话推广及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为了科学高效地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全国性或重点地区双语教育工作相关组织领导机构。该机构可以代表中央政府或重点地区政府全面组织、领导双语教育及其科学研究工作,对双语教育实现统筹安排,各方兼顾,从而真正体现功能主义理论关于优化工作结构、提高总体工作效率的精神。(2)强化薄弱环节,大力支持与双语教育有关的科学研究与师资培训工作,考虑从技术层面解决双语教育“两难”矛盾。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材、辅导书、教具学具、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普通话的教学研究,在继续加强汉语教材、辅导书改进工作的同时,着重加强汉语教具学具、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双语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尽可能提高双语教育的效率效果。由于汉语教学在各方面比较成熟,可以考虑在达到相应普通话教学目标的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尽量缩短汉语教学的时间,使师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好本民族通用语。据笔者所知,已经有专家开发了数套可以大幅度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教具学具及教学软件,建议由政府牵头大力推广,从而从技术层面上破解“两难”的矛盾。(3)优化市场结构,充分发挥语言功能优势。市场经济实际上具有生产领域与营销领域两大部类。在营销领域,学好国家通用普通话是重要条件;而在生产领域,民族语言将发挥其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的优势性作用。为此,须多方举措,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投资建厂,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扭转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地就业,使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客观需要,并提高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积极主动性。

二、符号互动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及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符号互动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充分沟通,切实做到客观实际。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是一个持续沟通、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要善于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注意与调研对象的沟通、互动与交流,使得研究成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可行有效的政策性建议。(2)尊重意愿,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符号互动论的要旨在于通过沟通、互动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化。因此,在协调普通话推广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问题上,要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为原则,与人民群众进行大量、细致、持续的沟通,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学习普通话与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符号互动论强调循序渐进的沟通及互动双方对行动意义的深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宣传与鼓励的办法,使群众明白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坚持从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方协调、群策群力搞好普通话推广工作,特别要纠正并防止急于求成及不顾实际“一刀切”的倾向。在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的同时,必须充分做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工作,应以两全其美、争取双赢为目标,不可顾此失彼。

三、理性选择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及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理性选择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的启示

由理性选择理论可知,对利益与权利的识别与追求是影响并决定人们进行价值选择及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影响人们抉择的因素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但同时,对自身权利、文化价值乃至自我尊严的维护与追求,也是人们理性选择举足轻重的因素。无论居于多数的语言群体或其成员,还是居于少数的语言群体或其成员,都有语言权利。[15]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不仅关乎我国各民族沟通交际与信息交流的顺畅进行,也关乎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及民族尊严维护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在语言传承方面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少数民族情绪波动,乃至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跨境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不但关乎社会稳定,其本民族语言能力逐渐衰减乃至丧失,将对了解境外的状况和进行社会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是理性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国家语言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是关乎国家安全稳定和扩大对外交流的大事。

2.理性选择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调整的启示

(1)兼顾各方利益,调整语言政策。据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充分考虑部分利益的同时考虑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本着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原则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从一定程度来说,政策调整就是以公平、正义、均衡为价值追求对相关权益进行调整的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切身利益,涉及种种权益权衡问题。如升学考试中涉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加分尺度把握问题、大学预科招生中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公平合理性问题、公务员和教师录用中的语言政策问题、职称评审和干部选拔中少数民族语言适用性问题、少数民族语言考试标准问题等方面,都应本着利益平衡、公正合理的原则,及时、科学地完善和调整与语言相关的各项政策。(2)将少数民族语言纳入考核项目,促进语言公平的实现。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少数民族语言考试纳入相关专业升学或相关职业领域就业的考核项目,并使少数民族语言考试通过者具有与外国语考试通过者类似的待遇。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在职称晋升考试与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在政策层面允许少数民族考生以少数民族语言考试代替部分外语考试。该项举措对实现语言公平,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3)设立少数民族语言考级制度,以利益杠杆调动语言传承的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参照既有的语言考级制度设立少数民族语言考级制度,并以政策和法律保证少数民族语言等级证书的拥有者与外国语语言等级证书拥有者类似的在学习深造、就业求职、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享有相应的优先权与优惠条件。少数民族语言考级可以从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人数广、应用领域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开始,逐步推广完善。这样,将会较大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参与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各民族语言和谐健康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陈卫亚 王军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必要性及政策调整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49778.html

    相关专题:航海技术 原子核物理评论


    上一篇:市场需求的改革(共2篇)
    下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评价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