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国内高校
目前国内高校数据库系统课程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标准SQL查询语言、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系统实现原理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指导着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应用。(2)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并发控制、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等。由于数据库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因此,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国内高校一般针对不同目的和对象将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比如交互式SQL的使用,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实验等,是为了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二层次主要是设计性实验。如E-R模型、关系模式集的设计,查询优化,运用主语言来编写数据库程序等,这些实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第三层次主要是综合性实验。对一个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库分析与总体设计。许多高校将这一层次的实验作为数据库课程设计来完成。一般高校在数据库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对于流行数据库实用技术介绍不够,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容易与市场对数据库人才的要求脱节;二是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任务不清晰,考核制度沿袭传统的应试模式,实验课在考核中没有一定比例等。
1.2各类社会培训机构
高校一直以来是为社会培养数据库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而最近几年,各种数据库认证培训机构异军突起。由于这类社会培训机构往往紧跟数据库技术发展,紧扣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的最前沿技术,虽不是正式教育机构但其存在却很有市场,尤其受到了很多毕业生的青睐。如北大青鸟、蓝狐、CUUG、尚观等培训机构瞄准了用人市场的需求,推出一些紧跟数据库发展形势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的DBMS产品Oracle的认证培训等,吸引了大批希望成为DBA的学习者前往。各培训机构偏向流行数据库实用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突出,虽然有可能因忽视原理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作为培养数据库人才主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能够培养出既懂原理、功底扎实,又能将原理方法灵活运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数据库技术人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双驱动下的数据库系统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数据库系统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围绕下面的目标进行数据库教学改革。
2.1面向就业需求,完善数据库课程体系建设
将数据库理论教学内容、课程实验、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数据库系统应用人才。
2.2结合项目应用需求,加强数据库课程实践环节
根据企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方位、多层次的案例项目,使学生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概念,保证学生进行规范、正确、有效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开发项目的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双驱动下的数据库系统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就业需求,以“项目管理”为驱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环境,将数据库知识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面向就业需求,优化教学理念
数据库系统课程一直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特点,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完备性,理论和抽象性太强,往往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研究数据库热点技术、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追踪等途径,了解企业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打破单一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以基于项目管理的方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实践地学习数据库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3.2分层次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就必须确保授课内容始终紧跟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保持系统性和先进性。根据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将国际权威数据库系统课程新版内容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并将数据库领域最新的一些研究论文作为补充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指导性文件。虽然数据库技术变化很快,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我们着眼于数据库系统核心内容,分层次制定教学大纲,将大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充分保持与具体产品无关性,作为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中总的指导;另一部分不断吸取行业内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使前一部分内容能在一个具体环境中得以实施。
3.3以“项目管理”为驱动,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主要侧重于数据库原理部分讲解,对数据库具体实践内容涉及较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学完数据库课程后往往仍然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项目中使用数据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近年来国际流行的工程教育模式,以“项目管理”为驱动,全面改革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贯彻“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
3.3.1采用“项目管理”驱动模式进行理论教学
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一些知识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往往理论性强,抽象,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项目管理应用于理论教学中。从企业项目、教师自己做的项目以及学生实训项目中获取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仿学习,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时,联系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讲解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标准SQL、规范化设计、数据库编程以及事务相关内容。通过将项目案例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晦涩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思考,为进一步进行毕业设计以及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3.3.2采用“项目管理”驱动模式进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对于数据库系统课程尤为重要。以实验教学改革推进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两个环节: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课程小实验以及有利于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实验训练环节———数据库课程设计。在课程小实验环节中,根据课堂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课程实验任务。通过动手实践,理论教学中一个个相关知识点能够很快地被学生掌握。但在这些小实验中,学生验证和消化的主要是局部的知识点,无法对数据库系统的全局建立完整的概念。在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行一个全面综合的练习。实践教学的两个环节均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练习。要求学生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每个组的实验任务与各自分配的项目相关,各不相同。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任务要求组内成员独自完成;而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通过相互合作一起完成,这种机制要求组内成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索创新能力。
3.4“项目管理”驱动下的考核方式改革
与单一的卷面考试不同,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数据库课程中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尽量避免学习中的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现象,注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些,我们可以结合平时的小实验以及数据库设计开发等来进行。在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考核过程中,我们借助“项目管理”的模式,采取小组选代表进行项目结题展示、汇报与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总结。
3.5以教促研,以研带教,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建设与计算机学院一系列与数据库相关的科研项目的进展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对于学生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中做得好的项目,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软件,并撰写相应论文,教师从中挖掘人才,建立课外研究小组,与教师一起从事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研究。基于“项目管理”模式教学过程中诞生的很多新技术、新思想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充分验证和体现。另一方面,鼓励任课老师多承担与数据库相关的基础性、前沿性的科研课题,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达到以研带教的效果。
4结语
本文在分析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跟踪就业市场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将“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提出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并且已经付诸实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和实用性,毕业后更快适应数据库开发设计等相关工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项目开发讲解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分组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有效避免了学生之间的抄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彭理 王润云 梁伟 杨柳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1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实践性课程较少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于现实案例的分析与实践。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教学过于强调经典理论模型,而忽略在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具体应用:既缺乏通过对企业、银行、财税局等单位实践调研而获取的“感性认识”,又在项目投资决策、现金流预测等“理性运用”方面的实验设置不足。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不够,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经济活动的脱节,再加上对于社会实习环节的轻视,使得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
1.1.2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分析软件运用的短板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分析变得更加的快速与便捷,然而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财务管理人才对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分析软件的运用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逐渐被公众所接受之后,财务管理也跨入到了网络财务时代。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仍然将中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于在企事业单位所用到的SPSS、用友、金蝶等财务分析软件教学课程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等课程设置较少,实验资源以及师资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实际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这也造成了高校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所短板。
1.1.3忽视双语课程的设置
国外教材的有效使用以及双语教学不仅可以避免不适当翻译带来的晦涩难懂与错误理解,更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设置比例较低,学生缺乏阅读和使用国外教材和文献的锻炼机会,使得未来在外企等单位工作时较难适应。
1.1.4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近些年财务报告造假、审计舞弊等现象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日益加大对于严格监管的呼声,然而外部监管所起到的作用只是一方面,最根本的仍然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当下灰色交易层出不穷的社会中,高校对于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才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却鲜有作为。只有少数高校专门设置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多数高校对此仍未做到足够重视。
1.2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为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学科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问题与挑战,然而现实却是:教材在不断修订,内容却鲜有实质性的变化与更新,更多的是内容顺序的调整,而近几年发生的经典案例以及最新杂志期刊等方面的内容却甚少引用。加之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使用同样的案例讲授同样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我们都知道,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带来许多新问题,然而高校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难以了解财务管理新的动态与进展,因而也无法对于新问题进行分析和锻炼。
1.3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
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知识的获得而甚少考虑个人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是在被动且消极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只注重应知、应会特别是“应考”,而很少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大班型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必要的信息交流,环境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使用类似“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结果是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要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应做如下改革:
2.1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与“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财务管理专业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就是目标定位、价值定位与市场定位,这决定着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以及能否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构建方面需要遵从厚基础、宽口径以及活模块的相关要求,使设置的课程合力为培养目标服务。淤在厚基础方面,高校应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数学、外语以及经济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拓展到在写作、计量模型设计、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只有掌握广阔和宽泛的知识才能够为将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在企业投资决策、利益相关者制衡以及资源配置最优化等方面的全面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于在宽口径方面,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方面要突出学术特色与执业特色,具体来说,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金融、会计财政以及管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因此需要设置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淤的课程体系,即专业课程不仅仅要包括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开展投资学、金融市场学、财政与税务规划、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以及会计等相关课程,以满足未来执业的需要。盂在活模块方面,高校不仅要考虑财务管理学科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更需要在选修模块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在资源和师资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都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即考虑“学科本位”特点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能力本位”的需求。
2.2加强实践教学的“质”和“量”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设置适合的实践教学对于加强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学科的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运用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师资力量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在具体实践教学课程的选择方面,有实力的高校可以选择建设ERP实验室或者与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以及企业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其他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财务人员、银行高管等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或者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探讨当前实际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进行分析。总之,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以达到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2.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的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以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以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授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即适当引入一些商业材料、期刊、新闻等内容作为现有教学课本内容的补充,在扩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可以令学生了解企业在筹融资、海外并购以及经营决策等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财务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当前的时事热点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特别的,当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时候,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更加出众。
作者:任翠玉 孙晓晨 王茜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