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集标本前的准备
医患沟通: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交代清楚采集标本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如检测肝功能及血糖、血脂需空腹时采血,要告诉患者采血后才能进食,尿样为晨尿。向患者说明的同时,要说明原因,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足够重视,得到良好的配合。对于住院患者,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十分重要。医护人员要对自己主管的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生理状况、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了如指掌。熟知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排除干扰。医护人员要勤说、勤问。通知患者做检测之前的注意事项,采集前要询问关联事宜。医护与重患家属的沟通:对重患和老年患者,医护人员要和家属及护理员进行随时有效的沟通。患者的状态: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因运动会影响检测结果。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采集的标本,结果是不同的。
2标本的采集环境与检测结果
采血的体位与检测结果:在采血的过程中,患者采用何种体位对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不同体位下,一些检查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与卧位相比,当患者采用坐立位时,其静脉渗透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此时,会有一定量的水分转移到间质中去,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内的水分减少。研究发现,与处于卧位时相比,当人体采取直立位时,其血浆总量会大大降低,一般会降低12%左右。而在血液中有大量直径>4nm的成分,这些物质无法穿透血管壁,从而不能够进入间质,由于体位的变化使水分进入间质后,使血浆内的含量升高5%~15%,所以会造成数据的较大差异。止血带的使用与检测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止血带有着广泛的使用,而它的使用会导致静脉压力的改变,从而也会引起一些检测指标的变化。有学者研究了使用止血带2min和1min后的血液中各物质的改变,结果发现,使用2min与使用1min相比,能够同蛋白质结合的物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高,如总蛋白上升5%,AST上升10%等。如果压迫时间继续增加,>3min,则此时静脉会进一步扩张瘀血,大量的水分转移到间质内,导致血管内的血液大大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从而使乳酸升高,pH降低,K+和Ca2+升高。止血带的正确使用一般不超过1min,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血管不明显,需使用止血带时间较长时,可以间歇使用。避免溶血的发生:当护士对患者抽取血液样本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筒,在抽血操作时,还要注意抽血的速度和方式,速度不宜过快,当把血液注入试管时,要把针头拔去,缓慢推入,防止将泡沫推入到试管内。如果试管内加有抗凝剂,则要注意不能放入较多的血液标本,应该适量加入,并且将血液和试管内的抗凝剂摇匀,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消毒剂消毒后略停片刻,待干后进行穿刺,否则容易造成溶血。输液对标本的影响:如果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接受了静脉输液治疗,则其血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使血液内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此外,静脉输液输入的物质本身也会对一些生化指标产生影响,尤其是糖和电解质。采血量不足导致结果不准确:采血人员对检验项目所需血量了解不够,标本过少,使实验所需血清量不够,实验室反复离心会使细胞内成分溢出,导致结果不准确。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要尽量做到及时送检。要用指定的送检箱,固定标本,保证标本不外溢、不污染。由专业护理人员送达。
3检验人员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标本确认:首先是对当前的工作对象标本进行确认。对标本上的姓名、标本号与申请单是否一致,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如标本量不足,或有其他情况,如溶血等现象,应在检验单上注明,并视为不合格标本,马上电话告知临床医生或护士。仪器调试:检验人员,每天开机工作前对仪器进行检查,根据每天的工作量加足试剂,保证满足当天的工作量,按规定做标本之前,做好室内质控,结果无误后,才可工作。所有的仪器都要严格按仪器操作做好周保养、月保养、季保养、年保养,并做好登记。配件的工作状态要有记录,以便及时更换。更换部件要做好记录,以备查询。室温度及湿度以及室内卫生要达标,使仪器正常运转,避免检验分析误差的出现。要根据室内质控的情况进行项目校准。同时在仪器的维护使用权限上设立厂家指导维护和厂家维护相结合,检验人员使用仪器应固定操作人员,避免由于人员较多,业务熟练程度不同造成仪器的不当操作。我院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我们根据通知精神,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我院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医院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率[1]。医院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标本的正确采集及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上。只有在标准的标本上,才能检测出正确的检验结果。在医院,由于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工作性质的不同,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一些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有的了解的不透彻,有的不甚了解,在主观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强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与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联系,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举办相关的业务讲座,在医务人员的头脑中要牢固地树立起“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意识,标本能一次采集到位的,决不采集二次,减轻患者痛苦,快速准确地报告检测结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治疗依据。总之,医务人员要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与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完善各项制度,重视检验各环节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作者:张爽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