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教师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差别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本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训练也是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进行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具有针对性。在职业教育不断向“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一个同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老师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我们的老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过硬的实训技能。这与中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刚好匹配,虽然学生的个体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但面对学生,他们懂得教学规律,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开展教育。在以往的企业学员培训中,也只能满足员工拓展视野、增长系统理论知识的需求,可以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却很难提升培训对象的实战能力。而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学员在离开培训教室后,要能够带走一些“东西”,是生产技能得到了提高,甚至是培训对象对课堂知识的举一反三,是干活的思路和想法,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从这个目标出发,从事培训的应该是出自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或者是优秀的技能人员。他们能够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掌握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接触生产,会干活,还要把会干的讲出来,一般的职业教育教师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他们要对行业、对自己所在的企业非常熟悉,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讲出很多“实战故事”,不仅要告诉受训者怎么做是对的,还要告诉他们如果做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培训师”,以这样的“培训师”为主的培训才更切合实际。但这些“培训师”的时间有限,也很难对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梳理。还有的人干活是把好手,但不善表达,他的经验和技能无法通过培训直接传授给别人。那么就需要另一个介于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之间的角色,他们具有教学经验,能够把握教学规律,能够从实践中提炼出系统的东西,也有能力帮助学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理论和零散经验的匹配,最后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出思路、出手册、出经验,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化下来,帮助一线员工不断总结、成长,这就是培训教师应扮演的理想角色。
2教师转型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样,西飞培训中心的发展也急需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培训教师队伍。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培训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培训的质量,培训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队伍的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师个人素质提升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高端引导的长期过程。是对教师资源的再次开发,是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成就教师个体发展的手段。在这期间,教师的个体转型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应该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转型不仅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还要为教师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教师的转型发展过程,是教师主动成为培训教学探讨与改革行动研究者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工作职能的转变,要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为自己在培训教学中重新定位。
3教师转型面临的困境
合并后的培训中心,从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统一体。但面临培训业务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在公司生产质量引发因素中暴露出的对员工培训和监控不到位的弱点,使中心面临了又一个挑战———业务功能转型、教师转型,不进则退。
3.1教学对象发生改变,教师失去心理优势
站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讲台的教师们忽然发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无法解答的问题太多,面对学员心里没了底。在下企业锻炼的过程中,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多年来熟练讲授的书本知识和讲台经验找不到用武之地,面临的却是一个思想和理念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层出不穷、能人高手藏龙卧虎的新领域。即使是曾经从事过生产工作的教师,也感到一线技术发展太快,自己所知已望尘莫及,老师不具备心理优势。
3.2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现场经验
我们的理论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实训教师也脱离生产一线多年,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更倾向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弱,加之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简单落后,教师实践能力、现场经验明显不足。面对来自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培训对象,特别是在不同级别的技术比武等高层次的培训中,面对有着相当丰富生产经验的培训学员,教师只能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无法深入指导职工的技能操作,培训效果在短期内不能达标。
3.3教学目的发生变化,原有教材、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不适应
以前的培训工作多围绕在职工人学制教育、技能鉴定培训等以取证为目的的基础理论开展,教师经历多年已游刃有余,但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培训结果立见成效。通过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专门岗位的操作技能、体现行业专业的先进水平。培训对象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接受培训人员大多是混考勤、过考试、取证书。而现在的学员则是带着各自的职业期望,他们希望从培训中获取工作经验,得到对自己职业生涯有用的引导。因此,在对来自生产一线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在辅以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更多的还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借助实训设施设备进行实践操作的演示和指导。这样一来中高职教材已不能直接用于培训,更多的要结合生产实际,减少不用或少用的理论知识,增加使用的实践技能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同时,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也要有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课堂以教师的讲解分析和提问为主,而员工是带着疑问来培训的,会在课堂上请教老师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过程是在双方的分析探讨中完成的。特别是借助实训设施设备、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手段都可以给培训带来良好的效果。面对如此之强的互动性,老师势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4教师转型的对策与思考
教师转型固然重要,但是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新加坡工艺教育局一位老专家在介绍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史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一支教师队伍的成功转型比再建一所学校还难。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这支队伍转型的一小步,教师在教学思维和方法上所需做出的调节还需要时间和教师培养平台的支持,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需要给老师更多的心理和课程空间才能实现。(1)技能锻炼。组织讲座,对老师进行工艺文件、生产流程、专业动态的培训。鼓励教师提升操作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设备操作证书等。(2)结对互学。充分利用企业专家资源,组织技能专家与教师结对学习,从时间和制度上保证教师能够获得专家的有效指导。(3)针对性培养锻炼。根据公司生产需求趋势,筛选重点专业,挑选条件优秀、有培养潜质的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在岗位上开展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使老师真正接触岗位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获取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相融合的本领。(4)基地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培训中心与公司的天然联系,安排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及生产技术改造等,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5)跟班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企业员工培训的机会,跟着培训班学习相关内容,向企业外聘教师学习请教,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提高知识技能水平,改善培训教学方法。(6)制度保障。通过绩效管理、评先评优、薪酬分配、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效激励,让教师产生内动力,变“要我转型”为“我要转型”,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师向企业培训教师的转型之路充满激情,真正意义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员工培训。一个人的潜力就如一座浮在大海上的冰山,人们见到的只是这座冰山的30%,还有70%还沉在水中。我们在看到差距和困难的同时,也看到了机遇、挑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一名教师都有严谨、认真和耐心的天然品质,在中心和个人的转型过程中发挥我们善学、善教的职业优势,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成长为勇于创新、敢挑重担的智慧型、知识型、学习型的优秀培训教师。
作者:陈冬洁 单位:西飞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