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设计专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创新点
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让学生在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关键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专业主修能力。教学模式改革要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授,更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验、实习、见习、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按照学校培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培养模式上要坚持“口径宽、实践多、素质高、适应强”的培养原则,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利用“两个实训方式”,注重“三个能力”,强调“四个重视”。
一个核心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推动锦州当地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两个实训方式:一是校内实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师组织开展课上、课下多种形式的实训活动和专业教学展览、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设计实践能力。如2011级学生正学习的工作室课程,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程实际现场去测量、考察,然后让学生制作施工图和效果图,教师再将学生作业与实际的施工图和效果图对照讲解,这样把课堂和实践完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开展实践。二是校外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教学见习、专业实习等方式要求学生走向广告媒体、建筑装饰、城市规划等岗位从事社会实践。安排每位学生每学期进行至少3次校外专业见习和大四实习半年。通过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学生才会真正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于实践。
三个能力:第一,培养学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及造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装饰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空间表现、产品包装设计、商业广告策划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的设计能力。
四个重视:第一,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关键的核心知识,提高设计岗位需求的基本技能。第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先当学生、后当骨干,再走向社会岗位从事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最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设计专业人才。第四,重视开放式联合办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规划,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参与实践活动,聘请社会上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艺术设计名师来学校讲学。
二、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其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转变观念,找准位置。
适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已经突破多年形成的办学思维,努力找准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二是专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互补性;三是专业发展的可变性。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遵循理论够用、以技能为主的原则,建立品牌课程,办好特色专业,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其二,以培养适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由通才到专才再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从知识性框架到应用能力框架的结构转变。
其三,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构建能力提高的平台,重点强调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其四,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意识。
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方向交叉、选修必修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平台。强化实践设计实训,加强校内基地实训工作室建设,通过专业主修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专业竞争能力。其五,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机制。渤海大学文理学院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来实现,其具体实施措施主要是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实现艺术设计专业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该项目完全切合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的办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色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王刚 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相关专题:常州工学院学报 一路一带和自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