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图释为魂的编写思路
地理教科书是以文字表述为主,全面、系统地对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进行合理组合并以一定的结构体系具体呈现,教科书不适合以地图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开阐述,仅以简略地图解决关键知识点的理解问题;地理图册则是以地图显现为主,依据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对照配套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充分发挥地图等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对教科书涉及的相关知识作必要的诠释和补充,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3]。基于地理图册的上述定位认识,义务教育地理图册的编写思路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配合教科书内容体系,相辅相成在编写体例上,注重图册自身系统性的同时,依据配套教科书的结构体系,以及具体的分册顺序、章节系统、标题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所选图幅与课文阐述紧密呼应,避免重复,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剖析。这种与教科书一一对应的编写体例,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用图习惯,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内容组织上,注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广度和不同的深度,以图配文、以图释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利用图册的纵向和横向层面展开优势,将分散的知识点以便于理解的图像形式形成“知识链”,帮助学生深层次明晰知识脉络和相互关系;依据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弹性特点,适当增加典型区域、实际案例等探究素材,与教科书互为补充和印证,如图册在“认识大洲”部分有意识地增补了教科书所讲亚洲之外的其他大洲基本内容[4]。
2.发挥地图的独特优势,综合分析图幅的选取和设计遵循“围绕主题配图,主图辅图呼应”的原则。主图多以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说明地理事物的主题,辅图以比例尺较小或尺寸较小的其他图像衬托、印证和说明主题,提供辅助性材料。“以主带辅、以辅衬主”,共同阐述主题内容,揭示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地理要素之间、人地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地图的图示和图释作用。根据教科书中重点、难点和某些不易理解的文字内容,有针对性地选编、改编、创编相应地图,或以新的内容和面貌诠释,或将不同的专题内容有目的地叠加进行比较,或以地形晕渲表现地理环境的影响,或采用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一组地图来体现事物的动态变化,同时加强对地图内容的指示和标注,以及地图编排的逻辑处理。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直观易读图像系统注重类型的多样化和图面的简洁明晰。图像系统包括地图、模式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和遥感图等多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需要,选择最佳的图像类型、组合模式,以及直观的表现形式。图文关系注重互动,提升可读性。对主要地图加入针对性较强的简短文字说明,起到指导读图的作用,告诉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提供与图有关的地理信息;图像与文字相互映衬,更有利于阐明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降低读图难度。
4.选用鲜活的时代素材,贴近生活内容素材的选用要积极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世界的变化、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利用热点事例说明相关问题,采用最新数据和资料印证相关论点,增加教学内容的鲜活感。内容素材的选用也要尽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挂钩,尤其是多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以易读为纲的编辑设计
两套义务教育地理图册分别与人教版和中图版地理教科书配套,各包括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供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不同学期使用。图册选用更利于地图表现的大16开本,采用四色彩印、骑马装订,编制采用PC机Illustrator制图和InDesign排版。地理图册包括地图、示意图、图表、图片、文字等多种表述形式,其出版过程中涉及的编辑和设计环节多、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出版工程。但其读者对象为初中学生,必须通过编辑设计,把复杂的内容有序呈现,提高可读性。
1.图式图例系统全面,细化差异图式图例是对地理图册特别是地图要素的规范要求,包括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和地图注记等。义务教育地理图册的图式图例设计,在注重通用性、习惯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强调不同要素的视觉差异和相互协调。线划符号的设计强调以不同规格类型为主要区分参数,以粗细和色彩为次要区分参数,突出各自区别,包括境界线、水文线、交通线、经纬线、专题线等。面状符号设计强调以几何形状和象形图案为基础,以色系区分不同类型,直观形象,包括居民点、矿产和工业、农业、通用等。色彩设计强调线色以C、M、K色为主,面色以Y色和复合色为主,避免相互干扰。纵向体现色系的变化,包括陆高海深、年降水量、气温、人口密度等系列;横向体现色彩的区分和搭配,根据不同专题内容需要设定。注记设计强调以字体、字色区分为主,以字形和字号区分为辅,明确行政区域、居民点、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经纬度等不同系列的差别。
2.地图内容规范明晰,体现层次地图内容的表示,由下至上,分别体现底图、面色、符号、注记等要素的层级处理。每个层级内部又按重要和关联程度,利用颜色深浅等作进一步的层次区分。总体遵循符号类型分明,色彩明快协调,注记密度适宜的编辑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讲述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等要有清晰的了解,因此涉及多种地图类型。普通图主要表示洲界、国界、地区界、省级界等境界要素,海岸线、河流、湖泊等水文要素,分层设色的等高线、海深线等地形要素,以及相关注记等内容。同时,运用DEM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的制图技术设计立体晕渲地图,作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补充和对照。普通图主要采用方框图形式,海陆以普染色表示,邻区统一按50%作降色处理。专题图涉及的内容繁多,难以统一规定,但在分类分级、图例制定、综合程度等方面保持与普通图的协调,遵循层次分明、清晰易读等一般性原则,如图1所示。专题图主要采用轮廓图形式,海陆以晕边表示,可根据需要选取经纬网,以彩色或单色晕渲衬底呈现地理背景等。统一底图事先对线划和符号作一致性规范,并对分国、分省的面色作预处理。世界图采用1∶1亿、1∶1.5亿、1∶2亿、1∶2.5亿、1∶2.8亿的比例尺;中国分全图和附图两种形式,采用1∶1800万、1∶2500万、1∶3000万、1∶3500万、1∶4000万、1∶5000万的比例尺。
3.辅助内容新颖有效,重视协同辅助内容涉及序图与附录、栏目设置、图表图片、文字说明等多个方面,是对各章节以地图为主的图像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序图包括中国地形、中国行政区划、世界地形、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地图,在各册之首呈现。附录主要位于各册之末,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如认识世界各国国旗等。栏目设置包括“学海拾贝”、“趣味地理”等,主要以简单地图、典型图片和少量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补充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趣味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表多采用饼状和柱状形式,多运用饱和度较高的复合色,与色彩丰富的地图整体协调。图片的选用注重景观的典型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文字说明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围绕地图或图片的相关主题,用科学、规范、简洁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阐述。
4.呈现形式简洁有序,引领阅读封面设计活泼大方。依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册次以底色按区分,人教版在体现地理学科背景的世界彩色晕渲上添加了同龄小孩的头像元素,中图版则把不同地理主题的图片以动感的镜头形式呈现。版式设计简约醒目。在用章名、节名作页眉起提示作用的同时,分别用突出的章名、节名作为章首、节首的标志,方便查阅,既为正文内容留出更多版面,又把分散的图幅归纳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按章分色,并对各级标题、名称、说明文字,包括栏目和图片等的呈现形式进行了规范。图幅内部层次分明,清晰易读。符号简明醒目,色彩鲜艳协调,内容讲究科学和细腻,把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地理事物用醒目的色彩、文字突出在第一层面,其他事物用浅色调区分在第二、第三层面,使图幅在整体上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学生易读、会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挖掘图像隐含的地理信息,发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图幅之间灵活有序,逻辑编排。在章、节、目的明逻辑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图幅内容之间存在的暗逻辑———找出知识内在的链条关系,或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或连续单页呈现,或展开双页呈现。在人教版中还尝试为各图幅加注了标号系统,如图2所示,帮助理解编图逻辑,方便老师点图讲解,得到了教育部审查意见的高度认同。
5.现势资料及时权威,讲求实用地图资料以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最新版本为依据,补充南苏丹等现势变化,转绘一般采用网格法,正确处理点线要素与经纬网、境界线、水系、岸线和居民点等要素的关系。文字资料按照公布的自然地理名词,以及《辞海》、《大百科全书》等权威书籍进行概念规范,涉及的地理信息和案例等应及时跟踪现势变化并予以更新。数据资料引用2009年以后的世界资料和2010年以后的中国资料,来源主要依据新版《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知识年鉴》,部分资料参考外交部和联合国等官方网站。
三、结束语
义务教育地理图册的编制出版,是众多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以及编辑出版人员集体智慧的创新结晶,也吸收了教育部审查过程中所提的修改建议,但最终还有待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的检验。期望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出宝贵意见,帮助义务教育地理图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其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作者:田忠 单位:中国地图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