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传达着一个社会的变革方向,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氛围,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逐渐在多元化的交流与碰撞中,重新组合或融合出一种世界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新文化类型——“世界文化”。作为文化分支的音乐领域,世界音乐理应与之对应,可以说它是流行音乐、民间音乐,或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传统音乐、原生音乐,等等。这显示出如今的音乐发展方向已不再是单一的西方音乐了,包括中国音乐在内的印度、亚非以及拉美等地区的音乐成为世界音乐范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自近代以来,以保守、内向的音乐观念小心翼翼地存在于世界音乐长河中,他们眼中丰富的传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始终呈巅峰之势伫立,对于西方人开放的思维模式和果断的行动习惯,保持着“观望”的态度,缺乏切身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对于外界音乐的吸收借鉴和包容互通给整个音乐领域增添了鲜活的力量。他们开始拓宽视野,不再固执地认为西方古典音乐就是“标准”“正统”,逐渐开始重视“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由于不同的社会结构造就不同的音乐形态,我们的文化意识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作为“特殊文化”这种观念不再绝对,中国音乐的教育观念逐渐开始摈弃以“欧洲文化中心主义”所代表的思维定势。如今,随着“中心”的迅速消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主动融合,寻求一种民族的、原生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思维。
二、德国跨文化和美国多元化音乐教育
我们的音乐思维大多来源于西方,至今以谦和包容的态度进行学习,其中对于德国发展的跨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更是爱不释手。这个被德国音乐教育学界广泛认同的“跨文化的教育”观点由迈尔科特和波尔勒总结提出。首先,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美国、欧洲等这些大国的意识形态,也有拉美、非洲等地区的民族内涵,还有中国在内的亚洲精神等,对待这些文化差异要持有公平的态度;其次,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中,以保留各自特色为前提,寻找文化交融点,包括外来民族等;再次,音乐活动可以不局限于听觉来传情达意,各种形式的演奏(唱)可以视为基础来实践,学习和切身体验“别人”的思想;最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于教育来说,可谓是人们在特定社会中的一切思维与行动的集合,它可以从陌生逐渐完善并借鉴成为自身文化。“多元化”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就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音乐赏析与实践。美国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曾经也受到德国的影响,而由于国家发展需要,美国逐渐开始融合欧洲民间音乐,但依然是建立在欧洲音乐体系之上的。战争的洗礼,使得美国对于人权尤其重视,黑人带来的异族情感被纳入了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音乐文化交流,形成“民族研究”。随后,种族歧视逐渐淡化,加之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学校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使得学生以一个崇拜强者的心态去享受来自社会的各项优惠便利政策,进行音乐实践,并伴随着哲学思想的深入,促进了多元文化意识的传播。
三、中国音乐教育对于跨文化和多元文化思维的借鉴
我国音乐教育向跨文化和多元文化迈进,首先,我们不会过分追求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崇拜,其创想和意识是我们所享受的西方音乐之精华,但并非唯一,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存的国家,在发展汉族音乐的同时也在完善并给予少数民族音乐创新方式。其次,跨文化要求教育者对于所能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作研究,研究时间深入并且范围广泛,在无意中形成一种“全民性教育”,避免使受教学生误解音乐发展历史。然后,学生学习音乐与了解文化同时进行着,无论接触到哪个行业,音乐在文化中固有的位置没有改变。再次,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没有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人来说,音乐文化就变得死气沉沉。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结合才是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过程,用一种动态视角看待不同地域的音乐,不会只局限于乐谱或者音乐概念。最后,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对于学科的设置,国家也给予了指导与实践,比如,各地域的民族传统音乐与新音乐,包括宗教音乐、流行音乐、习俗音乐等,横向范围扩大,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只关注自身音乐内容的思维资源。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持续进行着,文化作为人类的普遍遗产、国家的“软实力”、民族的“潜力股”,无疑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作为传达文化意志的媒介之一,必然要从“课本”中看世界,我们注重欧洲古典音乐的精华,但也不能忽视西方世界之外的各民族音乐,平等地对待地域差异,重视并促进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怀着谦和的态度去包容世界音乐因素,定然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一部珍贵的史料。
作者:霍斐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