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为同一目的,即主要为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而作的。在毛泽东看来,革命者要想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造世界的斗争,其中就包括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正如他在《实践论》中所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客观实践条件及其改变而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就会阻碍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推动和加快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学习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哲学思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要改造主观世界,首要的就是要确立实
践的观点,明确人的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明确改造主观世界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开篇就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在认识问题上,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在他看来,实践是认识产生、发展的源泉。人所获得的各方面认识离开实践是不能得到的,不仅如此,实践的发展必然会推进人的认识不断深化。
应当说,我们的主观世界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所获得的一切认识,主要依赖于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因为对于任何类型的社会而言,社会成员都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于是就逐渐了解到自然的某些现象、性质、规律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离开人们的生产活动,一切这些知识是不能得到的。尽管事实上,在单个的个人面前,我们多数的知识都是从书本或他人传达中获得的,即间接经验的东西,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则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不能离开实践的。而且,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都是一步一步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毛泽东举例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就是伴随着巨大生产力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在此之前,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剥削阶级的偏见,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就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因此,从根本上说,人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人们的主观世界是随着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和拓展而逐步完善的。
不过就某一过程来看,我们总是先以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认识,制定计划、方案等而后才有了具体的实践,并最终导致实践的成功或失败,这似乎表明不是实践决定了主观世界,而相反的是主观世界安排和决定了实践。这里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认识虽然对于新的实践表现为前提,但它本身又是一定实践的产物。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乃至新中国的建立,无不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就表现为前提,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而来,它正是基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而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实践无疑离不开对他国社会实践经验教训的学习和借鉴,而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新的实践是以前提的方式存在,对他国却是其社会实践的根本总结。另一方面,我们的认识应当适应当前面临的实践条件和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我们的认识就应当按照实践条件而发生变化,否则就会导致失败。就是说,只要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就不会“一劳永逸”,要想取得新的实践的成功,我们的认识就要根据新的实践条件不断调整,如果我们无视新的具体实际,照搬原有认识,我们就会遭遇失败。毛泽东故而强调,人们如果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使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统一。
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使主观世界合于客观世界,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真正任务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就必须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即从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改造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从对客观世界的错误认识改造为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这是阶段性地完成主观世界改造的标志。
首先,关于从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改造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毛泽东认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首先作用于人的感官,因此,人们的头脑中一开始形成的只是许多的印象,及这些印象间的大体的外部联系。这些印象还不足以令人们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因此,必须随实践的继续,使头脑中的感觉印象反复多次,促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仅在实践中,而且还要在理论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多用脑子想一想、多用脑子悟一悟,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以实现对主观世界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改造。
其次,关于从对客观世界的错误认识改造为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毛泽东强调,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改造为理性认识,并不能完全解决理论之是否合于客观真理性的问题,而必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纠正自己的认识,尤其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与外界的规律性相符合,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从人类的认识史来看,部分或完全地纠正自己的思想是常有的事。因为原来的认识所形成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由于实践中前所未料的情况,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情况都有所存在。因此,我们要想在实践中实现自己预想的状况和结果,就必须将错误的认识改造为符合客观过程的真理性认识,从而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我们党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对改革开放的选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别是在积极改造一些错误认识后所作出的正确抉择,也正是通过改造错误的认识为符合客观过程的真理性认识,我国的各项事业才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三、改造主观世界关键在于“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遵循科学的思维法则,这是实现改造主观世界的“工具”毛泽东认为,要想完全对整个事物及其本质加以真实反映,并深刻揭示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在经过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改造和制作,并在实践中加以提升。如他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2〕。显然,思维的改造制作工夫就是我们的认识能力,我们的认识能力不是一个超自然的真理源泉而是反映客观事物的镜子一样的工具,我们能否完全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取决于我们认识能力的发挥,取决于我们所遵循的思维法则。所以在毛泽东看来,改造主观世界不仅包括“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且还包括“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正是通过阐明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法则,紧紧抓住改造认识能力的根本。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思维的改造制作过程所遵循的法则应该是什么,是孤立、静止、片面地去看世界还是全面、历史地去观察和分析事物,这决定着整个认识过程是否客观有效,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显然,按照实践的观点,客观过程的运动法则如何,人的思维法则也应如何。所以,对毛泽东来说,在党内要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首要的就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尤其是作为辩证法本质和核心的矛盾法则。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如果我们懂得了矛盾法则所涉及的许多哲学问题,“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3〕。于是,毛泽东先通过对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比较分析指出,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尤其是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研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虽很重要,却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所以,从事物的矛盾关系和它的发展去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就是观察和研究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是某一事件,不是细枝末节,正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就是说,如果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我们的认识能力就有如明镜一般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自在之物本身。而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矛盾的运动,我们就有必要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法则。
接着,毛泽东就具体阐述了矛盾法则所涉及的其他五个方面问题。在这里,毛泽东不仅以自然、社会乃至思维发展的丰富事例进一步确证了矛盾法则的客观性,而且时刻教导共产党人如何学会和必须学会运用矛盾法则,强调共产党人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对于实现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意义。如在“矛盾的特殊性”及“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等问题上,毛泽东多次以教条主义为鉴,教导共产党人研究问题的态度,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求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条件去分析矛盾的特性,这样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促成事物的转化,推动过程的发展。尔后,毛泽东又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4〕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矛盾法则所涉及的这些哲学问题,我们的认识能力就能够实现质的飞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克服教条主义,而且还能使一些共产党人带有原则性地整理自己的经验,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不懂得对立统一法则,就不能了解实际,就不能从实际出发,就不能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
四、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既是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关键所在,又是中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这一思想必将对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一,只有科学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根本性改造,更好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主观世界的改造往往成为社会历史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先声。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才使中国人民从沉睡中彻底觉醒,从而抛弃了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正是对他国经验教训的学习和借鉴,使我们的主观世界一改过去的狭隘和闭锁,极大地调动了我们意识的能动性,才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在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思想文化不断进行交流和碰撞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极大地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才为我们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做了必要的准备。就某一特定过程来看,由于主观世界的改造使人的实践面貌焕然一新,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极大地解放了人们长期禁锢的思想,破除了个人崇拜,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进而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为开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另外,长期以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紧紧抓住思想解放这一关键点,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及时回应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不仅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且增强了人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从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其二,只有科学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破解发展所带来的难题,更好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位于“十二五”开局的起步阶段,面对新情况、应对新问题,只有科学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克服一些党员干部观念教条、思想僵化的现实问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主观世界改造得越深刻,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就越大。为此,共产党人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敢于突破陈规,善于吐故纳新、勇于开创新局面,不断破解发展所带来的难题,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其三,只有科学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不断汲取精神动力,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我们要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汲取动力、增强干劲,就必须密切关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并在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只有科学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统一思想步调,切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发挥其先导性、引领性功能,减少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中的建设成本,从而确保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的来说,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实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由自发转向根据科学认识而自觉改造的实践过程,并最终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自觉改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践行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哲学思想,既注重遵循科学的思维法则,又注重新的理论的创立和提倡,以指导和推动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