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思考

1《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学与企业发展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并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修订,而且大多数的授课教师也没有根据新的变化对讲稿进行补充和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发生变化,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所学理论知识用不上,工作理想化,致使学生在课堂所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1.2单一授课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很强,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理论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还是结构式课堂讲授。同时,授课教师本身就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多年教学工作养成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要改也难,加上还有环境、条件、氛围、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也就是教学成效并不理想的原因所在。

1.3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动力不足

职院学生毕业后要尽快地适应社会,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对社会、对工作岗位要求有较多的了解和熟悉。在授课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走向社会,通过企业实习或者企业调研来更多的了解社会和熟悉工作要求,但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动力,不少学生针对这些教学要求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对岗位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1]

2安顺职院提出的“S-ESE”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9月以来,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安顺职院以8个高职专业作为试点,努力探索和实践“S-ESE”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以来,为加强内涵建设,在全院所有专业全面推广实施。“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内容,并通过学校与社会之间循环往复地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S-ESE”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S:Student),企业与学校根据企业、行业用人的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计划(ES:Enterprise,School);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三层螺旋递进循环的教学模式(SE:School,Enterprise),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2]“S-ESE”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学校与企业“三共同、三循环”。“三共同”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参照行业职业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共同建立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赢,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三循环”是指第一层循环(了解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周等时间,到行业企业参观了解所学专业,初步形成专业思想,学生制定自己的三年学习计划;第二层循环(理解层):将相关教学课程的实训前移到行业企业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在各寒暑假要求学生到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并逐步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第三层循环(掌握层):将综合实操课程(毕业实习)安排在行业企业进行综合实操技能学习训练,从而做到“S-ESE”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施“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工学循环,整个学习过程在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交替进行,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呈螺旋式上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3“S-ESE”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S-ESE”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企业(行业)与学校共同育人,通过企业(行业)与学校通力合作,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S-ESE”模式的“三循环”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3.1第一层循环:感受+印象

第一层循环(了解层)中,我们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周、周末、课外活动时间等由专业组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所学专业。采用观摩讲解、集体讨论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使学生初步形成和树立专业思想,并了解人力资源课程的学习内容,针对学习课程和专业要求,让学生制定并撰写出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一层循环环节,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树立专业的感受和印象。

3.2第二层循环:互动教学+一线实践

在第二层循环(理解层)中,采取互动教学和一线实践的方式。主要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理论课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实践内容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程的内容。互动教学时,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教师应该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所学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结语、答疑,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3]一线实践时,实训课内容除了在学校的实验室开展实训项目而外,还分组组织学生企业、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继续进行课岗对接。讲解和训练学生核心职业技能,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突出技术技能的培养、理解和掌握。

3.3第三层循环:案例教学+实践操作

在第三层循环(掌握层)中,采取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学(实习)企业、公司,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在带教老师的直接指导下,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完成对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实践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完成学生向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可促使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总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理论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才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同时要突出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在教学实践中结合“S-ESE”模式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也会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达到双赢。

作者:刘颖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32956.html

    相关专题:代发表论文 论文代写代发


    上一篇:论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体系
    下一篇:物流技能竞赛常规教学模式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