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微博语言文化浅析

一、两种方言微博的比较

1.语言的使用

“以方言写微博”无固定格式,有时纯用方言,有时是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混用。在使用方言词汇时,除了一些固有的专属字词外,多以音借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弱化。例如前文所引“银川组织部”微博中的“换的啥节是”、“谁换着泥,换谁着泥”、“昂么家能换点啥泥是”等句中掺杂了很多方言词汇,其中“节”同“这”,“泥”同“呢”,“昂么”是“我们”的意思,这些字词在这里失去了原有的字义,只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方言中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语序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不同。“换的啥节是”,意思是“这是换的什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倒装句。“用微博写方言”作为一种流行的微博体,其格式比较固定,通常由几个相同结构的句子聚合成一段话,基本句式是“在……(地名),有种……(普通话发音),叫……(方言发音)”,普通话语法格式与方言词汇并用,其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基本是采用以音借字的方式,汉字只有记音作用,表意性弱化。

2.语意的表达

方言写微博表达的主题非常宽泛,与普通话通用语一样,无不可入文。就粤语微博而言,由于港澳地区媒体普遍存在着“粤语入文”现象,用粤语写微博,在当地方言区来说,并不显得突兀。如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就开辟有“学粤语”专栏,专门就粤语发音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指导:现今喺好多粤语电视节目中亦有此现象。表现为:l与n唔分,‘男(naam4)人’读成‘蓝(laam4)人’;ng声母嘅省略,我(ngo)读成(o)等。”微博写方言,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网民抱着“好玩”的心态,侧重于晒方言。直到2012年9月福建中烟的官方微博“通仙庄园”发出“保钓方言体”微博:年无分老幼,皆有理性爱国之责;地无分南北,惟怀忱忱护土之情。中国有56个民族,80种以上方言,让我们晒出最纯的家乡话,为“保钓”发出最接地气的誓言———“钓鱼岛是林被的”,厦门!这条微博一经发出,短短5天时间,引起7000多次转发,近2000条评论,收录20多个地区的方言版保钓宣言,形成了保钓方言体,方言不再只是网民晒着好玩的一种文字游戏,更具有了爱国的意味。3.使用与传播效果二者相较,用方言写微博属于“小众化”,尽管在特定方言区和网络环境中,这种微博有其受众和影响力,但是从整个微博世界看,写作者、阅读者的范围都比较小,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而“用微博写方言”则较为“大众化”。作为一种微博流行体,一经流行即受到网民追捧和仿写,在网络中产生极大影响。在“用微博写方言”的微博中,普通话与方言混搭产生出的强烈喜剧效果,是网民乐于仿写及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幼习成的方言在微博世界以方言体微博作为载体,脱口而出且流畅自然,反映出每个人珍藏在心底的那一份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否、贴切与否,网民们并不在意。在这一波微博体热潮中,各地方言体微博体现方言特色、接地气,俨然排列出一幅中国方言地图。

二、方言微博的特点

1.富含地域特色

每一种方言微博,都富含特定的区域特色,让人睹文知声,如在眼前。例如,前文引用的《王疙瘩投票记》,一个憨厚淳朴的农民形象跃然于简短数语间。方言体微博利用方言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进行调侃和夸张,也能进行语言游戏。某些方言非常古朴,经历岁月侵袭后的沉淀,既能表现对人生豁达乐观的调侃,也能体现自我减压舒怀的达观,更显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例如,河南版@巩义同城会的微博:有一种沉默叫包吭气,有一种蹲下叫骨堆,有一种昨天叫夜儿个,有一种走路叫私跟,有一种疲惫叫死类晃,有一种楼梯叫科台儿,有一种吃饭叫坐桌,有一种洞叫窟鲁儿,有一种化粪池叫毛缸,有一种默默无闻叫闷兜事儿,有一种菜名叫阿杂菜,有一种缺心眼叫仨菜板,有一种不好意思叫不出场儿。

2.激发思乡情怀

方言是网民的家乡母语,含有浓重的地域味,蕴含着网民独特的情感。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镇化的发展,方言流失的速度很快,城市里年轻的一代对家乡的方言已很陌生。如果寓居异地,几乎与母语绝缘。同一方言区有相似的乡土文化,能抱成一团。例如,河南日报2013年7月23日发布的一条关于河南话的微博:“这么多年终于知道这俩字咋写了,河南人才懂。”在配图中,描述了河南方言词汇“挟邩(xiehuo)”的写法和拼音。这是河南人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如“你白挟邩了”、“你挟邩啥类”,有“火大、闹腾、大声吆喝惹人烦”或“夸张”等意思,与普通话词语“蝎虎”意相近。这个词人人都会说,却从不知道怎么写,因此,这条微博一经发表,让该方言区的网民倍感亲切,激发起网民对故乡方言的强烈认同感。有网民评论道:“方言带着浓浓的家乡味,一看到就让人想起老家、老乡、亲情。”还有网民说:“‘够不桌’让我这个在外生活多年的河南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突然很想家!”

3.容易模仿

方言体微博并非把方言连词成句,而是一词一解释,句式非常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以规范和精准作为衡量标准,所以极易上手模仿,也容易相互比较。如长沙版@疯狂瑁瑁:在长沙,有种状态叫发宝,有一种泡妞叫驮腿,有一种情人叫画胡子,有一种糊涂叫宝气,有一种愚蠢叫哈卵,有一种聪明叫灵泛,有种认错叫绊矮,有种错誤叫筐瓢,有种好处叫得路,有种宝宝叫毛陀,有种美女叫妹坨,有种批评叫漫坨,有种骄傲叫得色,有一种肯定叫确实,有一种愉悦叫韵味,有一种鄙视叫西夏。又如@河南日报:在河南,有一种距离,叫够不桌;有一种空荡,叫某任啥;有一种聪明,叫能类不轻;有一种愚蠢,叫信球货;有一种漂亮,叫可排场;有一种潇洒,叫可光棍;有一种炫耀,叫鬼撅;有一种赶时髦,叫烧包;有一种开心,叫怪得劲;有一种空虚,叫可桌急;有一种成功,叫弄类不赖。还有啥,恁也来说说。

三、方言微博文化分析与思考

1.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方言微博的出现绝非偶然,也绝不能仅以语言现象简单视之,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语言相互影响。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占据语言主流阵地,在当下这个多种媒体并举的时代,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可能不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方言正面对着退化甚至消亡的危险。一些地域性很强的风俗随着方言变化正在逐渐消失,地方传统文化有渐行渐远趋势。当普通话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尤其是当一个城市出现祖孙交流障碍(祖说方言,孙说普通话)时,自然就引发了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2010年7月广州亚运会前夕,在广州发生的“撑粤语”事件,同年,上海发生的挺沪语风波,以及诸如“拯救四川话”“拯救武汉话”等即为表现。在这些论争中,所有矛头都指向普通话,似乎普通话与方言已势如水火,在普通话的强势之下,所有方言都处于弱势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保护方言”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除了网民的各执己见之外,一些著名文化人士包括语言学家也纷纷加入论战,更提升了论战的激烈程度。周有光认为:“大都会化”里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要使用通用语,这是自然趋势,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如此。[1]陈章太认为:一部分方言濒危甚至消失是正常现象;一百年左右至少要消失一半方言;但是某些方言萎缩需要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方言,就跟保护非物质文化一样重要。[2]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则不仅通过微博,而且在答记者问时直接表示对方言消失的担忧:如果粤语没落,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我怕广州人到时候会集体失忆。[3]正在消失的方言后面是正在消失的文化,建筑与规划的趋同,让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假如方言消失,连语言都趋同了,那真是万城一面了。由此看,人们对方言的忧虑,体现出的更深层的信息,是一种文化焦虑。

2.推普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推普和保护方言二者本是并行不悖的。推广普通话,是要实现语文现代化,保护方言,则强调文化多样性。二者之争,是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的问题。在推普与保护方言工作中,应把握好二者关系,把握好基本原则。一方面要加大推广普通话力度,在特定领域如政府部门、公共媒体、学校、服务业等,应强调使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方言文化保护,维护多元空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方言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方言是中国文化的源代码,每一种方言中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同时也影响深远。研究方言不仅可以发现历史,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方言体微博引发的写方言热潮,让我们看到,方言连同其背后的风土人情、童年往事,都带给网民一种找到“根”的认同感、归属感。一个方言词汇后面,可能就隐藏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是深沉的故园情思。台湾学者龙应台认为:“方言,像一株虬结的大树,树干连着根,根深植于泥土,根上有须,须上有土。”湖南话、浙江话、闽南话等各种方言,是“说者最深的内心世界的语言”,“属于灵魂和诗的领域”。谭志满在《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一书中指出:民族语言除了本身具有的文化性质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就是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浓缩;主流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使民族语言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社会,通过民族语言政策的实施来实现人类语言的多元化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母语危机不仅对传统文化保存是挑战,而且对民族凝聚力也构成威胁。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提倡使用母语,以保存语言和文化多样性。近年来,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等,引起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生物的多样性,是确保人类成功生存的关键。如果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就会缩小人类可以利用的知识库,从而削弱人类的生存能力,也使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和大干世界变得单调。我们相信,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益处。玉树地震救灾过程中语言服务与语言救助遇到的困境提醒我们,当今世界应该是一个“多言多语”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既会讲普通话,又能使用各地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具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人才。《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也提出:语言文字工作要自觉履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职责;要正确处理各种语言文字关系。依法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方言、繁体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及学习使用问题,努力营造守法、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树立语言资源观念和科学保护意识的各项公益性活动。这些都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两种与方言有关的微博现象,说明微博世界不是世外桃源。在推普工作开展50余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年后出现“保护方言”的观点和呼声,体现了一种“语言自觉”,是对文化多元化的一种诉求。方言微博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牟岩 王南冰 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微博语言文化浅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29282.html

    相关专题: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600139西部资源


    上一篇:教研组建设对地理教学之效果
    下一篇:非线性营销的研讨与匹配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