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网络信息娱乐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信息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信息的庞杂多样,和其开放性,使大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没有受处理的、充满诱惑力的复杂信息手足无措,使其在对事物作判断时受到极大干扰。首先,网络信息娱乐化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新媒体所影响的大众文化,正以娱乐化推动文化市场,然而一直推崇的主流文化,不自觉得被陷入消极境地。学生相对于读字、更爱读图;相对于榜样、更爱偶像;主流、传统被学生认为没有个性;碎片化的文字,让学生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多方信息的大量上传,导致越来越多的“借鉴”、“模仿”,让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逐渐成为新媒体的奴隶。由于网络信息的娱乐化,微信朋友圈里戏虐、调侃的视频、图片越来越多,主流官方的话语权、发言权直接被各种娱乐化的网络信息垄断,再经多次的转发、点赞,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导致大学生认为这便是趋势,开始动摇,不坚定,加入了这些喇叭开得最大、声音最响亮的“意见领袖”之中,对本该传达严肃的历史意识与理念进行娱乐化、戏说化,在互联网的无声无息里逐渐远离了主流精神,弱化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网络信息娱乐化冲击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份问及“学校对你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较之网络来说(哪个更大)”的调研中,有35%选择“学校的学习影响大”;同时也有35%的调研对象选择“(两者)差不多”。这一调研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唯一来源,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思想,不自觉得已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条路径。然而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后者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少了程序化、单一化的方式,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信息不设防,使学生毫无防备“主动”吸收,另一方面是网络信息让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感受到了自由选择信息、互动交流信息的乐趣,在网络上没有人再逼着学生去看去学习,或“不准看,不准学”,对于判断力弱、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便演变成一种危害。再者,相对于课本的“平面”,“单色”,网络更“立体”、“多彩”。不仅如此,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学生的目光更不会只停留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台上主流传统,讲台下轻松诙谐,在课堂上的他们早就心不在焉,被“手掌”上富有故事性,情节性的娱乐化内容所吸引,这样一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大大减弱。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个互动性强,信息丰富,操作简便的世界里,在一些有益的、进步的、健康的内容里,网络在某些程度上确实能够成为学生的第二课程。网络信息娱乐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并给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要创造性达成网络信息娱乐化,是要对一些社会现象,将一些相对原则性较高的内容解构成人们乐意接受的程度,在最短时间拆解改编,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在各类媒体上进行传播。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解构的过程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现,这也是培养开发学生潜质的一个方式,江泽民同志在《创新是民族灵魂》一文中说过:“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佳年龄一般在20-30岁。”如今的大学生也正处于这样的年纪。同时,创新思维的开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里,本质也不是单纯的关注,更不是把大脑灌输满,而是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心智和潜力,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这个层面上,网络信息娱乐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确有互通点。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信息的娱乐化利用它的调侃幽默,能让人们暂且忘却烦恼,在欢笑里重建信心,人们倾向于用娱乐化的内容疏解精神压力。可见,互联网已然从一种工具演化成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二、互联网思维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互联网所营造的,是速食、视觉化、碎片化、娱乐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免有些担忧,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否能够坚守好自己?是否能够对繁杂的信息做出合理合适的判断?是否能够依然坚定较高的志向和政治抱负?面对这些技术发展和网络信息娱乐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它本身的属性,不能够过分的迁就和戏说,但是从它的内容和方式上,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作为思政教育者,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开放、平等的精神面对挑战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没有中心点,即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具有上下级的层级性,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行不通,受教育者也不容易主动接受教育者作为“上级”的“谆谆教导”。唯有“去中心化”,化教育者单向的“灌输”为平等的“互动”,从平面到立体,从人性化的人与人间互动到打破时空限制的人机互动,教育者有必要放下姿态,随时随地,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和受教育者平等、开放得进行互动式交流。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开放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开放微博公众平台,开放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平台,将课堂里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化为互联网上的零距离,从而由互联网反哺线下课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由、求真的精神面对挑战互联网无国界,在这里,信息流动自由、用户言论自由、用户使用自由。面对这样自由的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的方式,如果还再一味“围追堵截”,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更大的叛逆。大学生思想在这个阶段正是极为活跃的时候,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和现实,他们有希望获得对此合理答案的需求,此时,如果教育者采取不予回答、逃避、不理睬等不作为的方式,学生自然就将注意力直接转向互联网,自己寻求答案。待到受教育者找到了一些“答案”,教育者再“围追堵截”,“不准”,“不允许”,就明显陷入了被动境地。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直面历史和现实问题,对学生直面而来的挑战不要逃避,在有争议的问题上,真实透明得提供书本、文章摘录、网站链接,主动教育引导学生接近正确观点。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用户体验、协作为主的精神面对挑战“玩互联网,不玩用户体验,必死无疑。”在互联网横行霸道的时代里,在设计网络思政平台时,如果不去研究和分析各阶层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更多情况只会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很难成就建立网络思政平台最初的教育目的。既然网络信息在向娱乐化的趋势狂奔,那何不利用好网络娱乐,使人们在网络中既能感受娱乐,又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得把教育者想要传达的精神理念和图文、视频相融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让受教育者自身去感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内容。比如,由国内军迷网友所创作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军普漫画到现在的动漫版,成为了值得一看的爱国主义科普动漫,教育者也在其中得到一点启示:学会遵循互联网特点和教育规律,认识到知识不能直接灌输,需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学习。更要认识到,教育者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会利用学生的兴趣,使被动接受逐渐转换为自觉认同,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在互联网背景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逸君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网络信息娱乐化思想政治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29207.html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上一篇:社会学视域下旅游城市体育人口探微
    下一篇:教研组建设对地理教学之效果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