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阳村概况及其主要民俗文化资源
河阳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和“缙云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缙云清明祭祖习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统纺织技艺”“手工布鞋制作技艺”“香袋制作技艺”和“农家酿酒”等。其中,物质民俗文化以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为代表,社会民俗文化以河阳朱氏祭祖习俗为主,精神民俗文化主要有河阳剪纸艺术等民间艺术。(一)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河阳古民居始建于公元933年,现存的建筑主要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整体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巧妙,雕刻精细入微,外墙古画、古诗保存完整,风格为徽派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宗族庄园式古建筑“十八间”;气势非凡的“马头墙”;元代的“八士门”;古宅第大门前的“园洞门”;能预报天气的“气象钱”等。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是独具特色的物质民俗文化,是河阳先祖们天才创造的成果,对于研究河阳村的历史,解读当地的耕读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二)朱氏祭祖习俗河阳村的朱氏清明祭祖习俗世代相承,源远流长。朱氏在宋代时迁入河阳村,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朱氏清明祭祖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当时河阳村朱氏一批富商财力雄厚,大兴土木,建造宗祠,重修祖墓,设祭祀合田,创宗祠常产,修宗谱增设《祭礼》家规要求子孙遵守祭祖礼仪。历代迁往青田、温州、永康及缙云本县各地的宗亲九族裔孙集聚河阳朱大宗祠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缅怀祖先功德,畅叙宗亲情谊。朱氏祭祖习俗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对民俗学和缙云历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每年的祭祖活动,不仅密切了宗亲间的情谊,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三)河阳剪纸民间剪纸在河阳村已流传了400多年,内容大多取自戏曲故事和民间吉祥图案。河阳剪纸十分注重艺术性表现,技法超越自然,重外在形似,更注重神似,以阴阳相结合,讲究大的影像轮廓,剪出影像中的细阴线,在剪人物时,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画剪影动态,只剪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河阳剪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当地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基本以当地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密切联系着。
二、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结合的有利方面
(一)深厚的民俗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1.民俗文化是河阳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河阳古村落以其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独特的历史氛围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周边省市的旅游爱好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单靠村子有形的古民居建筑群来推动旅游业是势单力薄的,只有通过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当地鲜活丰富的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确保当地旅游业的生命力,才能使河阳村成为独具魅力的江南古村落,从而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当地的民俗文化是河阳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河阳村的灵魂所在。所以,村民们决定在每年的朱氏祭祖活动期间,举办富有本村特色的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的亮点主要有:沿袭宋代传统,在八士街举办有两千多人参加的状元宴;在村里的古祠堂唱三天三夜的大戏;河阳剪纸现场剪;民族民间艺术踩街活动等。河阳的民俗文化节吸引了省内外大批群众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体验,中央10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也专程前来拍摄朱氏祭祖大典。民俗文化节在保持当地各项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河阳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河阳村的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是该地珍贵的文化遗产、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民众天才创造的果实,非遗智慧的结晶。河阳村的古民居建筑艺术、剪纸艺术、朱氏祭祖大典、农家酿酒等民俗文化都是本地村民精神风貌的写照,是该地人民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所赖以传承独特文化的精神家园,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必不可少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活力。例如,代代相传的河阳剪纸艺术,保留了大量的古老风俗和文化,反映出河阳人民传统的思想和古朴的文化。精致的图案,流畅的线条,喜庆的色彩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美好的寓意,高雅的风格又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而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吟咏着生命、民族繁衍和美好愿望的主题,又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去河阳旅游的人们无不感叹河阳剪纸的精妙和美好,这便是一种文化内涵的提升。(二)河阳村的旅游发展成就了当地的民俗文化1.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和展示。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民俗文化的独特价值,当地很多被人忽视的民俗文化在旅游大潮的带动下得以复苏和保护,并开始逐渐融入到旅游市场当中,得到新生和“重构”。例如,早已被人遗忘的“状元宴”,穿越千年时光,如今又在河阳村开宴。相传宋朝绍宋四年(1097)朱绂、朱绶相继考取进士居,为了感恩父老乡亲,鼓励后世子孙勤勉读书而于原八士街整条街设长街宴以示庆贺。如今每年的“状元宴”,意在展示耕读文化的内涵,勉励子孙不忘祖德,勤奋读书。再比如,河阳村的剪纸、香袋制作等传统技艺项目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保护,我们还专门在河阳小学建立了缙云剪纸传承基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来传承和发展这一项目。2旅游的发展增强了当地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随着河阳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们的自尊感和自豪感也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独特魅力,开始懂得深厚的民俗文化正是当地的灵魂所在,开始重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无形中增强了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有了一种文化自觉。于是,就有了全村人民积极参与民俗文化节活动,努力展示本村的民俗文化的现象。3.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河阳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带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地相关部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经费来支持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三、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所存在的弊端
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结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点,那就容易造成开发性破坏,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一)在旅游开发中难以把握度,容易丧失民俗的本真性。过度的开发,随意地嫁接,那么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可能遭到致命的破坏,失去原貌,丧失本真性。比如说,河阳村一年一度的朱氏祭祖大典,原本在每年清明节的前十天举行,要是管理者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想以此为噱头来吸引游客,从而不按其本身的时间性,在本村经常性举行祭祀仪式,将其变成一个表演项目的话,那么祭祖大典的庄严性和意义就会丧失殆尽,这一民俗现象就变相被破坏了,幸亏我们河阳村的管理者在这个问题上都还有长远的目光和正确的认识。所以说,在民俗文化传承和旅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始终把保护和传承放在第一位,不能急功近利,不然必然会产生失望的旅游者和不伦不类的变异民俗文化,导致两败俱伤。(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打破古村落原有的宁静与安逸,削弱古村落传统的文化氛围。如今的河阳村,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年游客的数量也不超过10万。今后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游客数量势必呈递增趋势,当超过一定载荷的游客时,将对河阳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造成影响,打破古村落原有的宁静与安逸,从而导致古村落传统的文化氛围减弱,商业氛围增加。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村民们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浮躁与喧嚣,人们也将很难再从古村落中去感受传统的历史氛围和古村落远离尘嚣的安宁,也容易失去淳朴的民风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周边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开发会造成民俗文化的粗俗化和庸俗化。四、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实现河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坚持适度开发原则,强化保持民俗文化的本真性意识。旅游开发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有效手段,只有采取开发式、生产性的保护措施,民俗文化才能长久地传承下去。所以说,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中,旅游开发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和必要的手段。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在保持其本真性基础上,适度的开发利用,以此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原有的民俗文化。(二)坚持群众文化参与性原则,加强群众保护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如果当地的群众都能自觉自发地去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那么保护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河阳村的村民都自己主动去学习传统的剪纸技艺、纺织技艺和酿酒技艺等,利用所学技艺做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性商品,可以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带本地的特色产品回去做个纪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那么,这些传统文化在生产性方式保护中自然而然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三)坚持宣传展示原则,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厚的民俗文化也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宣传展示,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河阳村完全可以打造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品牌,让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放慢脚步,来这里体验最乡土、最淳朴的农耕生活,以寻找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四)建立传承发展双轨并行原则,加强对当地青少年民俗文化的教育。传统的文化要真正实现传承和发展必须依靠下一代,所以让青少年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很有必要。我们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专门在河阳小学建立剪纸传承基地,每周都安排剪纸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喜爱,这对该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潜楚 单位: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