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和高校学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两大并行的重要主线,分别承担着管理服务、立德树人,和学科教育、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挑战。当今世界,激烈竞争无所不在,表面看是技术、市场和资源等诸多方面的竞争,本质上却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教育理念的竞争。工作理念是工作实践的理性思考和定位,由个人对工作的看法、观念长期沉淀、固化而来,对工作发展方向、工作成效,以及最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指向,绝非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应该是有明确工作理念和思路的教育系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之要求,创新思考和定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思路。确立“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三为”学生工作理念;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三以”学生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全面提升管理干部素质,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全程服务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三全”学生工作要求。秉承“学生中心”理念。在马克思关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切身利益为重要考量,全面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平台;坚持“立德树人、服务至上”两个工作原则。贯彻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落实服务至上,服务式管理的工作模式。坚持以诚实、守信、文明、友善为导向要求,开展“做人之德、做事之德和立身之德”的三德教育;完善“教育、管理与服务”三大工作体系,建立职能部门科室,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事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和全力清单;深化“教育、管理、心理咨询和贫困帮扶”四项学生工作职能,履职尽责,全面深化学工职能意识;落实“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学工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学工队伍建设和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五位一体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1.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明确二级学院主体角色与责任,增强工作自主权,责权一体。加强学生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工作部(处)代学校党政履行指导、督查和考核职能。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工作部(处)和二级学院党政双重领导下,创造性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了校、院分工不清,职责范围界定不明,工作职责与范围出现交叉和重复,浪费学工资源,增加管理成本,降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混乱工作局面。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不得不接受一个几乎“无网不生活”的现实。尤其是作为改革和引领社会前沿先锋的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搭建和运用信息化平台,是各高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情势的必然要求。新的高校教育情势与背景之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信息化道路也是大势所趋。为此,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全力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教育管理新型平台和媒介手段,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3.实行积分制考核。考核一直以来就是有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导向规范、科学,激发责任主体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重要抓手和管理杠杆。多年来,凭口头汇报和文字条款来进行的人为主观评定方式,因不客观、不科学也不公正而一直饱受诟病。而且,由于是年终的一次性定性考核,缺乏过程监督、数据支撑和成效反馈,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积分系统,集成于信息化平台,坚持月度过程考核和年度终极考核相结合,主管部门按月度工作逐项考核评分,并录入系统,及时生成各二级学院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积分与排名,月末,按照月度考核的相关系数核发辅导员月度工作补贴,做到兼顾过程,有效调控工作全局,客观公正的发挥了考核“杠杆”作用。4.坚持特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思路。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商业生存之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是激发我们追求卓越的至理名言。这一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值得借鉴,但更多的是需要个性特征结合客观情势的针对性应对。为此,要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更好的体现自身特点与存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得根据自生特点、情势与要求,坚持特色发展思路。创特色、促特色发展,要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特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制度,力促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打造具有自身“DNA”核心价值的特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特色学工、竞相争鸣”氛围,助推“信息平台建设、特色发展”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格局。5.激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活力。实行“学生工作示范月制度”和“学生工作项目承办制度”,每月由一个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特长开展一个主题的“学生工作示范月”活动,全校现场观摩、学习和交流;每月由一个学院承办一项校级学工活动,并考评各学院活动组织和表现,考评成绩计入“积分考核系统”。把二级学院推出来,形成“我搭台、你唱戏”的学工惯例,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挖掘各学院学工特色和潜力,激发全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活力学工态势。
二、找准学生工作的关键抓手
1.狠抓学生认同教育。《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是儒家经典教育古训,阐释了高度的学生信任、认同,和继而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成效的极端重要性。认同是影响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潜在力量。认同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多维认同,促进教育管理的“依从、认同和协同内化”,保证人才培养的效率、品格和质量的重要途径。[1]2.学风建设是工作重点和永恒主题。明确二级学院学风建设考核办法与机制,与辅导员工作月度工作过程考核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抓好学生考研,公务员、选调生报考工作,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强化学生学习动力,营造并带动积极主动的学风氛围;借助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学生出勤与行为表现登录系统,加强学习行为管理,强化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条件与要求,主导和调控学生学习行为;加强学工、教务协调联系机制,明确教师和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各自的责任,课堂管理由任课教师负责,学生学风行为表现由辅导员负责教育处理;强化学生干部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学风督查、考核和数据录入。严肃课堂常规管理,严格督查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和随意进出现象,明确要求学生上课集中靠前分班就坐,并实行“双考勤”制度;调研学生早晚自习情况,教室、图书馆学习和上座情况,将相关数据纳入积分考核系统,并反馈二级学院督促整改。3.强化制度的杠杆作用。有效的管理调控机制是学生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从学工工作主体二级学院层面,要狠抓“特色基地建设”、“示范月制度”和“项目承办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工作活力;从学工队伍管理层面狠抓辅导员资格、任职条件,准入与培训制度,工作考核积分与工作补贴核算发放制度,以及辅导员职称职务晋级晋升制度的全面落实;从学生层面,有效落实进教室、进图书馆和进实验室的“学风三进”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与学籍管理制度,落实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违纪处理处分制度,坚决执行学生评奖评优、推优任干入党和奖惩制度是学生工作成效体现的必由之路。4.不断优化考核体系。一个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导向性、有效性,关系到工作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终极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考核评价体系要有正确的导向性、客观公正性和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也要有前沿性和权威性。学生工作考核的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积分与考核制度,工作考评与津贴发放办法等,都体现了这些规范与要求。
作者:胥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