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唐代书籍装帧旋风装艺术风格论文

一、旋风装简介

唐代作为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文化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唐代诗歌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文学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对书籍的订装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唐代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因此在书籍的装订上应当满足翻检使用的需要。但是在唐代前期书籍比较流行的装帧形式卷轴装,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为了有效地减少书籍使用者翻检的不便,人们产生研究新的书籍装帧形式,旋风装的形式出现了,其中有名的代表是《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却切韵》。在唐代我国的书籍装订形式出现了新的突破,其主要代表就是叶子书籍的出现。叶子是对于书页的早期称呼,可能和古印度传入中原的经文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南亚地区将佛经写在树叶上,然后依次叠放起来并且用木板上下夹住。佛经的这种记录形式对于唐代的书籍装订给予了比较大的启示,使人们可以将长期使用的卷轴装改成为树叶一样装订起来。旋风装是我国唐代重要的书籍装订形式,又可以称之为龙鳞装、旋风叶等。其主要形式是用纸作为底,首页裱装于卷首,然后依次向左裱贴在卷底上。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便于人们的翻阅,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书叶。早在宋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在《归田录》中有欧阳修:“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舒卷,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在《演繁录·卷十五》中程大昌也提到了叶子,认为“古书皆卷,至唐始为叶子。”在《墨庄漫录·卷三》中张邦基则将这种书籍的形式叶子称之为旋风叶,“成都古仙人吴彩鸾善书名字,……今世所传唐韵犹有,皆旋风叶。字画清劲,人家往往有之。”在清代钱增的《读书敏求记·卷第三》中“焦达卿中有吴彩鸾书《切韵》一卷……逐叶翻看,展转至末,仍合为一卷。张邦基《墨庄漫录》云旋风叶者,即此,真旷代奇宝。”在这里钱增进一步的认为旋风叶为旋风叶子,更加的接近旋风装。到了近代,通过人们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文献资料,对于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上个世纪初期,日本学者就认为古代书籍所记载的叶子、旋风叶、旋风叶卷子就是旋风装,可见旋风装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出现。

二、旋风装的演变和发展

在1903年日本学者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中有“何谓旋风叶?予犹逮见旧钞本论语及醍醐杂事记,所谓旋风装。”这是旋风装最早的出处,从此旋风装正式作为一种书籍的装帧形式而被人们认可,和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线装书等组成了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旋风装虽然达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人们对于旋风装的历史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而且学术界对于旋风装具体的形式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认识。

1.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对于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的看法,也是由稻田翰所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稻田翰对旋风装的认识在《古文旧书考·书册装潢考》中有明确的描述:“夫卷子之制,每读一书检一事,细阅展舒,甚为烦数。于是后世取卷子叠折成册,两折一张裸纸,犹宋椠藏经而制微异。而其翻风之状,宛转如旋风。而两两尚不相离,则又似囊子,故皇国谓之囊草子也。”在稻田翰之后日本的又一个学者冈本况斋在《难波江》中对旋风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旋风叶是把折本背面放在同一张纸上,在开头和末尾抹上浆糊,如果摊开就成为圆形,每帖打开就成为一张。”在我国近代的学者中孙毓修先生最早开始研究旋风装这种书籍的装帧风格,在1918年的《中国雕版源流考》的装订书节中引用了钱增《读书敏求记》中关于旋风叶的记载,并且加上了自己的看法“旋风叶即蝴蝶装”。经折装是将原来由于书写文字的长卷纸张,通过固定的面积折叠起来,形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书籍,并且是书卷的前后两张折叶上加上比较厚的布帛或者纸张,达到防止磨损的效果,这种装帧形式直接受到了古印度佛经的影响,虽然整体仍然是由一张纸组成,但是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卷轴装的不便。旋风装的出现也受到了古印度佛经的启发,册子旋风装就是在卷轴装的基础上,通过将一张比较大的纸张对折,一半粘贴在第一页,一半粘贴在最后一页。这样经折装书籍就被包裹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书页散乱的不便。经过加工之后的书册已经和后来的册页书籍非常相似,同时经过书页的加工将首尾两页连在了一起,可以从第一页直接翻到最后一页,而且可以反复翻阅不会发生间断,这种书籍制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翻阅的效率。在1962年所出版的《古书版本常谈》中有“说到宋人的蝶装,就要连带说到唐人的旋风装。旋风装是由卷子变化而来,卷子本卷舒展非常不便,因此唐人于时常翻阅书籍,改用旋风装。”

2.由卷轴装发展而来。旋风装出现在唐代也盛行于唐代,到了宋代仍然有部分的流传。在黄庭坚的《山谷别集》中记载了张驰义所藏的《唐韵》“右仙人吴彩鸾书孙缅唐韵凡三十七叶,此唐人所谓叶子者也。按彩鸾隐居在钟陵西山下,所书唐韵,民间多有。余所见六本,此一本二十九也彩鸾书,其八叶后人所补。”从宋代开始,各种研究学者都客观地描绘了《唐韵》装帧的情况,都称之为旋风叶子或者旋风叶卷子。之所以称之为旋风装,主要是由于它的外形像自然界旋风的特点,围绕某个中心向一个方向旋转;在立体空间上就像一个卷起来的凉席,在外形上像一个圆筒。唐代卷轴装的形式比较流行,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旋风装来自于卷轴装,认为唐代的旋风装是指其本身就像旋风,对于旋风装来自于经折装进行了驳斥。认为通过一张纸前后连接起来作为封面的经折装不能演变为旋风装,认为经折装不管是否粘贴了完整的书衣,其装帧的形式和本质都是折子装,所以和旋风装没有任何关系。认为经折装在前后封面上粘贴一张完整纸的形式,就是旋风装的理由和根据都是不足的。同时对于旋风装是由经折装变形而来的,在时间顺序上发生在经折装之后也是推断上的错误。经折装的出现主要和书籍的材料纸张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书籍的装订上开始单面书写,这符合卷轴装的特点。但是卷轴装又存在着卷舒的不便,特别是需要检阅书本中的某个内容上,难以快速的翻阅。对于卷轴装在应用中的不便,可以不通过改变书籍的制作材料和方式,把卷轴装改装为折子的形式。但是通过研究《唐韵》的装订形式发现,虽然其制作材料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书写方式上变成了两面书写的形式。对于这种两面书写的形式,如果继续采用折子装或者卷轴装,那么不仅不方便检阅,同时也对图书的保护不利。因此在唐代卷轴装非常盛行的时候,人们有开始对卷轴装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检阅需要,因此旋风装的形式便出现了。旋风装的形式不仅保留了卷轴的优点,同时也有利于书籍的保护和翻阅。对于旋风装的粘接方式,很多人认为应当采取对齐粘接。但是如果采用对齐粘接,就容易造成粘接处的厚度增加,从而影响到了书籍的翻阅效果;这种书籍的制作形式其实仍然保留了卷轴式的痕迹。

3.旋风装是由龙鳞装发展而来。很多人认为旋风装就是龙鳞装,是同一种书籍制作形式的不同称呼。龙鳞装的制作形式是选择使用比较厚的纸张,然后一叶两面书写,而且四周不留空间,在叶子四周的套边右端留下空间,然后像鱼鳞一样一叶一叶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纸上。用尾纸贴在素卷面上,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粘贴,和鱼鳞类似,在卷时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在收卷的过程中,书页按照一个方向鳞次旋转,宛若旋风,所以称之为旋风叶子。有人认为按照书籍装帧技术的发展,旋风装是受到了龙鳞装的启发,而且为了克服龙鳞装在使用中的不足而改进的结果。龙鳞装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是同时也应当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所占的空间比较大,而且展开比较长。但是由于唐代诗歌、传奇的发展需要,龙鳞装难以满足简短的需要,所以人们将龙鳞装进行缩小,并且使卷底向外弯曲,使卷首尾依次连接起来,并且粘贴在圆杆上,这就是旋风装的雏形。旋风装出现在唐代是由于历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和当时的文学创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人们为了方便书籍检阅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有的书籍装帧形式进行改进,从而出现了旋风装。在旋风装的研究中,关于旋风装的演变和发展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更多的文献出土和研究的深入,对于旋风装的演变将会更加的接近历史的真相,这对于我国的书籍装帧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严西育 单位:郑州大学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唐代书籍装帧旋风装艺术风格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15869.html

    相关专题:论文网 论文发表代理机构


    上一篇:略谈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
    下一篇:机械加工工艺质量的影响因素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