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技能、理论知识及运动技术掌握情况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动作准确、协调、速度快,能够构成完整而有效的动作系统且无多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标志。活动的定向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和首要环节,是指学生通过对活动方式的了解,形成关于动作过程的印象。要达到对活动方式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如果学生掌握了完成动作的所有信息,就能够将自己的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调整改正错误,进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表2是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技评成绩、达标成绩还是理论成绩,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跨栏项目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显著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在常规的跨栏项目教学中,主要先由教师讲解并做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定格画面的时间较短,学生很难真正看清示范动作的细节,留在学生大脑里的动作映象是模糊的。如果教师重复地进行动作示范,则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从而增大其他环节的难度。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跨栏项目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跨栏的教学视频和优秀运动员的跨栏录像,并结合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学生看清技术动作的定格画面和动作细节,了解起跑技术、跨栏步技术和栏间跑应有的节奏,掌握跑跨结合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动作存在问题时,可以现场拍摄学生的跨栏动作,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跨栏动作与正确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技术动作环节。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认真地观看分析视频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和途径,进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二)学生的反应、决断、运动表现等能力提高情况
表3是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反应、决断、运动表现等能力测试成绩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反应、决断、运动表现等能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跨栏项目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这些能力的培养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当今的知识,按其外在化的程度可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达的那部分知识,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力[1]。在常规的跨栏教学中,教师是明确知识传授的主体,师生都不重视技能直觉、教学实践和个人经验等方面的默会知识,学生对跨跑技术、过栏技术等只能形成一种模糊的概念。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是默会知识的特点。信息化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均衡发展,更注重默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资料、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教学现场录像等,了解自己和同学跨栏动作的不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而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的增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过栏时的决断能力。相关研究也表明,自信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关[2],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运动表现呈正相关[3]。由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跨栏的技术技能,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等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情况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主要由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四部分组成[5]。这四个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可以任意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特定的、灵活变化的探究学习环境。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跨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多思多练,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前从相关网站搜集教学视频、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课程资料,下载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并利用这些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有什么疑问,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沟通交流。可见,在跨栏项目的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体育类专业跨栏项目的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决断能力和运动表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资料、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教学现场录像等发现自己技术动作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和途径,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也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作者:王玉清 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