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于家庭成员的适应特征
传统院落空间的一般特征在北京郊区民居中,四合院是最基础的院落空间,其它类型的院落由在此基础上减少除正房外的其它构成要素演化而来。由四合院民居可以分析出主要的民居院落空间的构成要素:正房、厢房、倒座、围墙、耳房、门楼等,如图1的右下图川底下(即爨底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斋堂镇,下文统称为川底下)民居平面及其构成要素示意图所示。北京郊区的传统院落空间一般由房屋与院墙围合而成。由房屋与院墙的组合关系可以将传统院落空间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四面围合院落、三面围合院落、两面围合院落及一面围合院落(图1)。这里的“面”指的是正房、厢房及倒座的数量之和,而一面围合院落指仅有正房的院落,墙体只起到围合的作用。三面围合院落以三合院为代表(图2),四面围合院落以四合院为代表(图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合方式主要有纵向组合、横向组合以及纵横结合的复合型院落组合。
二、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类型与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家庭成员关系及家庭成员数量。四种类型的院落空间与家庭结构是相适应的。其一,房屋数量越多,居住的人口数量越多,家庭结构也越复杂;其二,围合的“面”数达到最大,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其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当人口超过一定数量时,居住空间紧张,生活质量开始下降。而民居中有时会出现跨院,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院组合而成。跨院则可容纳更多的居住人口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家庭结构。
三、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合与精神体现
传统院落空间的组合与居住者的精神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秩序性。通常合院有一定的轴线,体现家庭伦理。特别是不同的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屋内以体现传统的长幼有序的思想。如长辈居住在正房,家庭长子居住在东厢房,次子居住在西厢房,以三合院与四合院为例,如图2-a与图3-a所示。其二,内向性。在院落空间内部,通常房屋开门只朝向院落,而向外仅设采光通风的高窗;院落空间通常只有一个出入口且设置影壁以及密实的围墙,以阻止其它方向的人流及减少街巷视线进入院落内部,以三合院与四合院为例,如图2-b与图3-b所示。
四、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功能与家庭日常生活
不同位置的院落空间承担着家庭日常生活的不同功能。在不同类型的院落空间里,因家庭日常生活是相似的,生活习惯是大致相同的,因此院落空间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居住与起居:全方向围合的院落,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可抵御外部条件的变化,如风雪雨等气候变化。这是居住与起居式房屋的主要功能。活动与通行:以院落出入口的门楼为起点向各房屋有一定面积的铺装,且通行分岔处及门楼处增设更多的铺装,形成一定面积的铺装区域,又结合植物种植形成夏可乘凉、冬可晒太阳的家庭活动场地。种植及养殖:民居院落空间内常有种植及养殖的传统,院内的裸地用于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院落的角落用于搭建养殖圈。房屋数量越少的院落空间,相应用于种植与养殖的面积越大。堆场:院落空间内的堆场常利用闲置的角落与小面积的区域,将家庭生活常用的柴禾、生产工具进行临时或长时间的堆放。堆场也常常是空地,其使用功能随时因需要而变化。
五、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适应性分析
旅游接待与家庭生活存在着诸多不同。在旅游因素的影响下,古北水镇院落空间的设计与传统的院落空间在使用对象、功能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在保持传统院落空间模式与格局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是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现从如下四方面对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适应性进行探讨。
六、满足不同的使用者
传统院落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家庭或家族,而新院落空间设计的使用主体是游客。游客与家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的数量与关系的差异。家庭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游客的数量一般要数倍于家庭成员,且不稳定。在人均院落空间使用面积方面,与家庭式合院相比,游客人均使用的院落空间面积要明显减少。以四面围合院落空间为例,在家庭使用时,按三代同堂居住,其成员一般不会超过10人。而作为接待的合院,虽然实际居住的游客数量不能准确估算,但为了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院落空间则需要在居住空间的设置上留出必要的弹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数量的游客需要。在人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家庭成员的关系是稳定的,而游客之间的关系则是复杂和多变的。一拨游客与另一拨游客的关系以及他们内部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当他们共同居住在同一院落内时,在空间上就需要有一定的分隔,从而使得院落空间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共享的可能性,也应具备分隔的可行性,如图4所示,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时,保持整个院落空间的公共性,同时,根据房屋功能单元的设置将屋后空地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并设置独立的露天温泉。
七、体现传统居住文化
人的行为活动可以造就环境,赋于环境以一定内涵与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同时,环境又影响人的活动,当环境的内涵和意义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时,便可促进活动,相反则抑制活动。传统院落空间是居住者精神的载体,空间的封闭体现家庭的内向性,空间的秩序体现儒家礼制的思想,人的活动与院落空间承载的精神是一致的。基于旅游的院落空间设计需要适当降低传统院落空间中的内向性与秩序性,而更加注重对传统院落空间要素的利用,以满足游客对传统居住文化的体验。游客对院落空间中的精神需求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院落空间应有丰富的体现传统居住文化的环境要素,以供游客欣赏与使用;其二,上述要素与构成场景应尽可能引起游客的共鸣与联想(图6)。为了保证游客使用空间时有较好的行为和视觉上的连续性,在保证单个院落空间内的游客流线是连续的同时,在不同院落空间之间也应尽可能有良好的连续性。这就要求,相近院落的出入口应尽可能保持通畅的对接,以保证游客不必为寻找下一个院落入口而花费太多时间。如图9所示,游客流线是一个贯穿院落公共空间的过程,每个院落的出入口的设置都考虑了游客流线的通畅。
八、功能设置的多样性
传统院落空间的功能相对稳定,而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其功能则是多样化的。用于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设计不再需要家庭生活的全部功能,传统院落空间中的原有功能则要向食宿、活动与交通、欣赏等满足旅游接待的功能转变。为满足旅游接待需求,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其功能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功能增减。传统院落内的养殖、堆场等功能已不需要;同时,为满足旅游接待,需要增加酒吧、餐馆、会所等具有娱乐性质的功能,充实与丰富院落空间服务的属性。第二是功能相对集中。针对游客需求的集中性,相同的功能则需要加强与集中,其中比较适宜的方法是将相对集中的功能需求集中设置在一个或多个院落空间中。如将餐饮集中布置在一个院落内,其用房主要为餐厅、厨房等,而相临院落则可以集中布置住宿、娱乐、商店等功能。如图5所示,这是一个以餐饮为主的院落,把用于旅游接待的餐饮功能集中在一起,而减少住宿向院落开设出入口,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为其它院落空间功能的再布置提供了集中或增加新功能的可能;第三是院落内的交往活动空间增多。与传统家庭生活相比,古北水镇院落空间需要更多用于满足游客公共交往活动的空间场所,设计中尽可能利用院内空间,适当设置部分休息设施等,以供游客使用。第四是注重院落功能的复合性。游客数量与关系及其停留目的的多样化导致不同时间段内院落空间呈现出不同景象,使得功能的复合属性大大加强。
九、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传统院落空间形态往往是相似的,而新院落空间设计应呈现出空间组合的丰富性,以产生多样的场景。这种为满足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组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院落空间设计的组合要符合游客的活动需求与游线走向;另一方面组合应呼应各个院落空间的功能特征与功能搭配。就总体而言,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设计,其构成要素不变,但各个构成要素在不同的组合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单个院落方面,其一是采用以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为主,单个房屋体量有部分加大,这种加大是通过构成要素的合并而实现的,但院落空间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如图7与图8,古北水镇的院落空间设计保持了传统院落空间风貌与比例尺度,在房屋体量加大处,用小体量的建筑进行遮挡,从而弱化了大体量的建筑,与传统院落空间风貌有一定的协调;其二是古北水镇周边是山体,特别是山上的司马台长城,院落空间设计也要保证院内空间有欣赏到周边山体及长城的可视区域,有效提高院落空间的旅游文化价值,如图6-c所示,在院落内可遥望司马台长城。在院落空间组合方面,满足旅游接待需要,应合理地将不同类型院落组合在一起,发挥院落空间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被组合的院落空间以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为主,以少量的其它类型院落穿插其中,如图9所示,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是主要的形式,其它类型的院落都是为协调前两类院落空间而设计的,同时又要适应周边的环境;其二,被组合的院落空间受到游客流线与功能集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院落空间出入口的增加与挪动,以保证游客流线的在一个南北游览方向上是顺畅的,而在东西方向上是一个快速的疏散通道。南北游线曲折多变,而东西向的通道简洁明快(图9)。
十、结论
为满足旅游接待而设计的院落空间与传统院落空间有着质的不同。使用主体的变化决定着院落空间承载的功能和精神的变化。古北水镇的院落空间在构成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其组合受制于使用主体的精神需求与活动特征;这最终制约着院落空间的组合与功能分配。针对旅游接待而对传统院落空间进行新的设计探索,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示范,是实现传统院落空间的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实践,可以证实人与空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空间层次与变化是多样的。
作者:张大玉 王爱恒 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