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年代初,韩国开始推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经济社会开发五年计划”,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贫穷落后面貌,居民受教育程度世界第二,消灭了文盲。被称为“汉江奇迹”。韩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其经验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韩国与中国经济发展都以农业手工为主,都同属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两国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研究韩国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对我们的社会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研究较多,而对我们的毗邻国韩国的研究较少,至于韩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更少了。中韩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92年8月14日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韩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她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是日本的殖民地。在长达36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中,韩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粮食、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与资本投资的市场。二战后日本技术人员大批撤走,工矿企业设备陷入瘫痪,加之南北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破环,致使本来就濒临崩溃的韩国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韩国与中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经济发展起点都是农业手工业,都有追赶发达国家的迫切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两国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研究韩国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对于我们会有一些启示。
一、节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韩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古代被称为“东方君子国”、“礼仪之邦”。二战结束后韩国十分重视发展和改革教育,尤其实施外向型经济开放战略,培养出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竞争意识较强的人才。成功培养出这些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
(一)战前的韩国思想道德教育。(1)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整个朝鲜半岛在二战前是一个整体,战后才分为南北两部分。儒家文化和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很深,到现在仍然是他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朝鲜早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时就盛行儒家道德教育,到李朝时代的一千年间朝鲜也基本上实行儒家伦理的道德教育。从教育的形式到教育内容都模仿中国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辅相承进行的。(2)近代开化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李朝末期,由于统治阶层的矛盾,韩国不得不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继日本逼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后,韩国进入开化时期。但是民族先觉者们看到官立学校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干涉,于是他们为了民族教育创立了许多私学。(3)日本殖民时期的奴化教育。日本在1910年吞并了朝鲜后,开始进行奴化教育。办日本式学校,安插日本老师,推行日本校规,甚至取消朝鲜地理和历史课,代之的是日本历史、东亚共荣圈等教育。但是朝鲜的有识之士以各种教育形式对朝鲜人民进行爱国独立教育,私立学校也千方百计开设朝鲜国语、地理、历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反日爱国思想。
(二)战后的韩国思想道德教育。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一分为二。虽然韩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但仍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思想教育可分为反日教育、政治及道义教育、政治及道德教育、国民理论教育、国民精神教育、世界化教育六个阶段。反日教育时期(1945~1950年):废除了日本奴化教育制度,颁布了《教育法》,确定了韩国教育观念是“弘益人间”和“人类共荣”。强调“爱祖国爱民族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在中小学废止了日本的“修身”课,开展反日教育,树立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政治及道义教育期(1950~1960年):自40年代晚期,美国试图把韩国变成“冷战时期”的反共反华的亚洲桥头堡,大肆进行“反共”教育。同时,在大学还进行充满封建的社会的“三纲五常”道德思想的“道义教育”。政治及道德教育期(1960~1968年):朴正熙的军人政权时期,宣布了“六点政纲”,表明了亲美反共的立场。在第二次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中,他们从其政治控制目的出发,认为“反共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一来就加剧了南北方的对立情绪。国民伦理教育期(1968~1980年):这一时期的着眼点是“培养主体的韩国人”。在第三次改革中,调整教育课程,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学生的“国民伦理教育”。1954年至1978年是照搬国外德育理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时期。由于注重传授科技知识,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开课以外,对个体的品格培养相对薄弱,出现了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不重视、对学校教育不信任等问题。国民精神教育时期(1980~1992年):这一时期韩国的“国民理论教育”更加体系化,并向“国民精神教育”阶段发展。在第四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在所有课程之中。1987年又进行了第五次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国民精神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世界化教育(1992~今)。进入90年代,冷战结束,韩国提出,把韩国建设成“统一的世界中心国家”并把“世界化”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世界化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将其作为新时期“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一)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第一,以儒家伦理为中心,大力推动传统道德与文化教育。韩国思想道德教育以儒家伦理的主线。韩国与中国和日本一样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学在韩国被称为儒教。汉城成均馆大学是韩国儒学的象征,每年都要在此隆重举行祭祀大典,即儒林大会,儒学名流躬与其礼,成为韩国最著名的人文景象。今日大学仍以儒学为宗,以仁、义、礼、智为校训。韩国其他学校也十分重视传统道德和文化教育,例如,初中的国民伦理课,就是培养忠孝观和独立的民族意识、忠孝等伦理和互相团结的精神。就学校环境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求校园内的走廊里、教室内、办公室都能看到精美遒劲有力的书法艺术和传统山水画和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一般学校里都设传统习俗教育室,在这里不仅有许多传统衣食习俗的实物供学生参观,还有供学生学习传统礼节的场所。第二,系统工程与社会运动相结合。韩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运作,强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同时,营运“学校共同体”教育,与家庭、社会结合,发挥社会的系统功能。韩国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部门、各社会团体和每个公民的责任。韩国已由单纯依靠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演变为由学校、教学、活动、家长、学生组织合作的模式。逐步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社会实践。第三,与社会发展接轨,不断改革和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以学校德育为例,其课程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过去韩国的学校德育内容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一方面是由于南北对峙,韩国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来占领思想阵地,对抗北朝鲜;另一方面只注重反共宣传,忽略个人品德的发展。近年来,为了适应韩国面向全球的发展战略,又提出“世界化”人才的战略,以培养高素质、高品位的一流人才。第四,思想道德教育的早期化。思想道德教育及早实施,并致力使之一元化、连续化,这是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又一特色。儿童越早接受正规的道德指导,就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韩国实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德育规划,强调一元化体系,在内容上保持循序渐进、互相衔接、体制统一整体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实施。韩国为此编制了大量儿童读物,精选各种生动的寓言、民间故事和名人轶事等来教导学生。
(二)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1)坚定不移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韩国在思想道德教育极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国民“灌输”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要求国民忠诚和服务于国家,其核心就是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应当把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去。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应该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材大纲和教学计划。第二,利用各种大众宣传媒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三,爱国主义应当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韩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力加强“国民精神教育”,大韩民族精神很典型,很强烈,它已经渗透韩国人的全部生活当中演变为家规、族风、公司精神以及班风、校风等。(2)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韩国的“东方价值观”的教育是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韩国的“全球化”的战略也是提出以“民族化”、“本土化”为根基的,强调在东方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吸取西方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固守东方价值观以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韩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弘扬传统价值观的经验对我们是有启发的,那就是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3)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注重养成教育。从基础抓起,是指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基础层次和孩童抓起,韩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不是不重视就是缺乏正确措施,没有按照循序渐进这一教育规律实施。青少年乃至儿童时代的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国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孩童抓起虽然也很重视,但没有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出现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基础文明礼貌”的颠倒现象。韩国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德育要求及课程设置是分层递进的,小学阶段以培养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为主,而大学阶段则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力。而我国学校,从建国至今,课本中虽然出现了30多个英雄人物,但缺乏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文明教育,也缺乏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弘扬。(4)开展群众性运动,促进思想道德建设。韩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注意运用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动群众造声势。群众运动指一定时期内发动群众,营造特定的社会氛围,集中力量解决某一问题,倡导某一风尚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在我国,诸如扫黄、禁毒打非和如今的戒烟运动以及“希望工程”等都属于群众运动,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我们要借鉴韩国经验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有所超越,尽早构建科学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参考文献:
〔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出版社,1995.
〔2〕池青山,金仁.韩国教育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8.
〔3〕伊保云.韩国为什么成功———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3.7.
〔4〕商承义.韩国的中校教育的改革[M].外国教育资料,1993,(4).
〔5〕越炜.韩国现代政治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6.
〔6〕郭柄善.21世纪的韩国教育[J].教育研究,1993,(6).
作者:呼和那荷雅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