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有助于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创造性,二是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三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四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今后,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工作。第一,科研管理人员要自觉提升职业素养;第二,学校要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第三,要完善与科研管理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第四,要设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定位;规章制度;知识结构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参加专业教育或自学,获得高校科研管理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管理水平[1]。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有助于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随着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各高校申报的科研项目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社会对各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无论就工作制度、组织结构来看,还是就人员素质来看,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者队伍是目前各高校都在认真研究的问题[2]。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经历,参考发达国家在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分析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思路,以期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一、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指对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等进行统筹协调的工作。由于科研管理工作是围绕高水平的“知识型”产品开展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会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水平,在现阶段,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3]。随着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教师队伍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逐年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如果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他们将很难有序协调,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创造性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由院(系)的科研管理秘书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发布各类科研信息,并负责科研成果的汇总工作。院(系)科研管理秘书负责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他们从学校的科研主管部门接受任务,将任务要求向院(系)领导作汇报,同时把文件传达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他们在与教师进行沟通之后,收集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上报给学校的科研主管部门[4]。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每天都忙于具体事务,没有时间参加业务培训。即使有人自学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由于缺乏交流、研讨的机会,最终也很难将这些科研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这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虽然高校的科研工作有其固定的程序,科研管理人员只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做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把工作做得出色,科研管理人员还必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被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二)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各高校对科研管理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科研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一般都会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科研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5]。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仅仅是高校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因而并不会特别受到关注,科研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普遍比较狭窄,这影响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有些学校将科研管理人员认定为行政人员,有些学校将科研管理人员认定为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前途不明确导致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较低,人员变动频繁又导致科研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有些高校尽管提高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待遇,但依然难以稳定科研管理工作者队伍。(三)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高校的职能主要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科研水平日益成为人们评价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各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它们一方面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针对科研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勤于钻研,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挑战。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还不能满足科研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在很多学校,科研管理人员还在沿用以往的管理办法,管理效率较低[6]。(四)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科研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近年来,各高校承担的高精尖项目越来越多,很多项目都存在着学科交叉的情况[7]。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敏感度,同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7]。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从事的是知识管理工作,管理对象涉及多个学科,他们必须对这些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应当能够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总之,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有效地参与整个科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3]。新的形势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各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阻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策略
目前,由于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各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创造性、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困扰着高校的管理者,今后,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工作。(一)科研管理人员要自觉提升职业素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但是,如果科研管理人员每天只是埋头于日常事务,其工作就会陷于被动。新形势下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跟上科研工作发展的步伐。当前,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增强专业化意识,在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之余,除了要学习管理学的知识,还要学习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新时期的科研管理工作。(二)学校要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着正确处理增强服务意识和追求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其实,增强服务意识和追求自身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如果安排合理,二者是可以兼顾的。首先,做好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科研管理的目的是使科研工作高效开展,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服务意识,以良好的心态做好管理工作。其次,做好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对工作前景作出规划。这是对自身工作的深层次思考,无论对科研管理工作而言,还是对工作人员自身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当对科研管理工作作出科学规划,明确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同时充分考虑科研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实现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的管理者一味地强调科研管理人员要有服务和奉献精神,而不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冷落”了,这将不利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反之,如果学校的管理者对科研管理工作不闻不问,任由科研管理人员自己决定如何开展工作,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有助于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三)要完善与科研管理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各高校应当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科研管理工作予以规范,为科研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学校可以出台规定,要求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每年至少要申报一项与科研管理相关的课题。这将有利于他们养成定期总结经验和开展调查研究的习惯,从而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出台规定,要求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这将有利于他们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制度建设有助于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四)要设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想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就必须设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这项工作。1.建立专业化的协会美国和英国都建立了全国性的科研管理协会,这些协会在促进科研管理的专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协会通过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把科研管理经验推广到全国,从而促进科研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协会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三项:第一,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第二,促进信息共享,促进协作;第三,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地位,塑造科研管理人员的形象[8]。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科研管理协会。2.建立专业化的交流平台美国和英国的高校都建立了科研工作网站,为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网站,只建立了一些小型的交流平台,比如科研管理QQ群等,这些交流平台的功能仅限于发布科研信息。在美国和英国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除了进行科研工作网站建设之外,还出版学术刊物、组织年会,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专业化的科研管理网站,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场所;待时机成熟后可以举办学术年会,让科研管理人员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科研管理人员交流工作经验,撰写专业文章,其研究成果可以发表在学术刊物上[8]。3.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培训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培训体系是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才的有效办法。目前,各高校应当针对科研管理人员开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既要有基础班,又要有提高班,逐步建立起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应当丰富多彩,除了要开展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发展培训之外,还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发展培训。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培训体系有利于实现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8]。
三、结语
目前,各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科研成果的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形势发展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观念落后、制度建设跟不上,在一些高校存在着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想解决当前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就要设法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导科研管理人员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可以显著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咏梅.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个体专业化新探[J].社会科学家,2010(12):130-132.
[2]郭宁生,刘春龙.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层次分析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116-120.
[3]徐世艾.关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102-103.
[4]李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秘书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化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131-132.
[5]徐桂秋,孟俐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181-182.
[6]王成伟.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27):116.
[7]胡泽保.试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78-80.
[8]宋鸿雁.美国与英国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0-13.
作者:张想玲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