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一、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等国家层面的会议上,城镇化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是经济下行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保险业如何有效地抓住契机、实现自身的发展,是保险业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央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有五处明确提到商业保险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资金等参与项目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因此,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国家大局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对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保险学的学科属性来看,保险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紧密相联,通过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建议,是保险理论研究的核心意义之一。我国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尚处于探索阶段,亟需全面、深刻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是当前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方向,对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城镇化进程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对保险业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越高,保险市场发育程度越成熟,这一点在国内外都已得到经验证实。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会上升4~5个百分点。保险业对城镇化具有支持作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城镇化会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的主线,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城镇化会改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而保险业本身具有随经济走势而发展的属性,和宏观经济有正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GDP每增长1%会带动保费增长1.3%左右,城镇化所带来的经济利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城镇化带来大量新的服务主体,推动保险需求的大量增加,促进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城镇化也会增加风险管理的需求,有利于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更有作为,促进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城镇化会激活保险资金的投资,改变险资投资格局,分散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促进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稳步提高。

(二)保险业为城镇化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保险业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城镇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大量新的风险出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加,保险可以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出现风险事故后也能积极进行经济补偿,保证生产生活的持续进行和社会的稳定。此外,保险所具有的社会保障管理、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信用管理等功能,将助推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管理。

三、城镇化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城镇化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力,也是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给保险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扩大保险市场需求

1.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向城市转移后,会享受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其工作机会也将随之增加,工资收入水平会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从而提高民众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居民收入增加1%,其保险需求增加超过1%。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如果农村转移人口能达到现有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极大地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对商业保险的需求。2.消费习惯的改善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城镇化将带来生活模式的改变,农村转移人群逐渐市民化后,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其消费习惯、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也会随之改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的需求之后,会进一步追求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收入提高、物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将从以生存为目的的消费逐渐扩展到以发展和保障为目的的消费,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居民对风险的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对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上升,会更加关注维持稳定的生活质量和财产的保值增值,对保险保障和理财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3.农村传统保障模式的瓦解城镇化对传统农村社会的保障模式形成冲击,农村家庭单位在转移至城镇后将逐步分散,传统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的风险保障体系会逐渐弱化,农民原有的以土地及其附属的生产资料为保障的风险防范机制将不复存在,在面对城镇生活复杂多变的新风险时,许多农村转移人口可能“因病致贫”“因伤致贫”,生活质量缺乏保障,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商业保险需求将较为突出。4.风险的增加人口、资源、生产活动的大量集中,催生新风险大量增加,并促使风险不断集中,因此,如何应对风险集聚是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参与城镇建设的承建方而言,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意外伤害风险、责任风险等;对投资方来说,存在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和债务风险等;对转移居民而言,城镇生活将使之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意外伤害风险、交通事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会更多。风险的大量集中,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这一切都需要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

(二)改善保险资金投资环境

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营运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我国保险公司投资能力较弱、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保险业资金投资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收益偏低,在一些年份甚至不如五年期定存利率(见下表)。城镇化为险资投资带来了更加广阔的投资平台,在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险资投资组合的重新构建,减小投资风险和收益波动,增加投资收益。1.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渠道狭窄是制约保险资金投资的一大障碍,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对保险业乃至整个资金市场都有极大的利好。城镇化将促进市场的繁荣,为险资投资提供更良好的环境,投资对象更加多元化;城镇化带来大量的工程项目,如保障房项目及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水热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为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多渠道;保险资金既可以利用债权投资计划,也可以探索股权投资模式,实现股债结合的方式,投资模式更加丰富。2.投资收益增加保险资金投资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收益和财务稳定有重要影响。获取投资收益是保险资金投资最直接的目的,保险资金目前的投资回报率整体偏低,需借力城镇化以实现投资收益的增长。一是基于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投资组合的更为合理的配置,改变整体投资中过度依赖债券投资的现状,提高投资收益,改变权益投资中过度依赖股市的情况,降低投资收益的波动性。二是在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中,保险资金具有资金实力强、资金成本低的特点,与银行、信托资金相比,有更强的选择权和议价空间,有利于获取更好的项目资源。三是保险资金投资到不动产及相关产业,未来存在升值的空间。

(三)凸显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功能

商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城镇化导致人口、财富等大量聚集,增加了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除了水灾、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一些与城镇化相关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等的危险性也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险业具有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运行体系,在风险识别、风险估测方面有较为专业的团队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在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是社会风险管理的生力军。因此,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是充分发挥保险功能的体现,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化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品质,也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提升保险行业地位

保险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截至2014年年末,保险业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已成为金融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然而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保险发展模式仍然较粗放。城镇化对我国保险业而言是个重要的机会,如果真正深入参与城镇化浪潮,将扩大保险市场规模,深化保险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升保险在金融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

四、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制度层面的支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虽提到了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城镇化建设,但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针对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规章制度,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微观细则。当前保险业参与城镇化仍处于被动探索阶段,保险公司在参与城镇化建设上尚未进入正轨,亟需按照城镇化的需求和保险的属性做好顶层设计,助力城镇化建设。

(二)保险资金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保险资金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其使用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资金的使用首要考虑的便是资金的安全性。一方面,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相互交织,房地产行业下行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增加,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加之城镇化建设的项目工期长、投资规模大,又缺乏稳定可期的营利机制和回收路径,险资投资面临诸多风险考验。另一方面,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偏低,投资能力较差,面对迅速扩大的新业务领域,保险资管机构的项目甄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都面临挑战。较大的风险暴露和不足的风险管理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是当前保险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的最大隐忧。

(三)险资投资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我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期,相应的投融资规章制度不完备、方案仍不成熟,不同模式下保险资金的进入、退出机制尚不清晰,项目盈利水平缺乏科学的评估。我国险资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案例较少、时间较晚、经验不足,投入的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项目还处于投入期,其盈利能力和后期运行尚未经过实践验证,没有形成可供参考的营运思路。股权、债权、股债结合都是可采取的模式,但具体到保险资金的投资,到底选择哪一种投资模式,其对应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如何,仍然有可探讨的空间。

(四)保险业参与路径不够明确

我国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经验支持。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也比较缺乏,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缺位。而且,我国保险业发展程度、风险控制能力不高的现状,在参与城镇化建设中尚不能全面有效地提供服务,城镇化的需求和保险功能没有有效的对接。保险机制如何发挥最大效用、保险产品如何匹配城镇化建设需求、保险业如何有效进行城市风险管理,都是保险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保险企业在产品端始终较为薄弱,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设计机制仍然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以市场为导向。城镇化带来大量新的保险需求,现有的保险品种不足以支撑日益扩大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因此,产品的创新是保险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六)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城镇化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社会状况更加复杂,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大规模城镇化带来的新变化,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不足以承担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的风险管理需求。韬睿惠悦咨询公司对2013年中国寿险行业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诊断调研,评估了37家寿险公司在六大领域的风险管理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寿险公司现有风险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各项指标均有待完善。可见,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新的挑战,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袁笛 冉维 单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浦发银行重庆分行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04799.html

    相关专题:药学毕业论文 代写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下一篇:电力营销业务信息化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