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要求全党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大学宿舍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载体和理论视野。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宿舍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学生接受教育和熏陶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一天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宿舍这个主阵地上度过。所谓宿舍文化,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硬件设施为载体,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以及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氛围,具体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核心文化。[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宿舍文化存在内涵的统一性。首先蕴含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宿舍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倡导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要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宿舍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型缩影,同样要求已成年的大学生在遵循社会法律法规的同时,遵守校纪校规,崇尚自由平等的交往,公平公正地看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和宿舍文化中提倡集体主义荣誉感,要求大学生认真对待学业、诚信做人、友善交往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次,宿舍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它作为相对抽象、一般的价值映像,必须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加以直观显现。宿舍文化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可以在宿舍核心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中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育,并不断外化为大学生价值遵循和日常行为准则。
二、宿舍文化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优势
自微博、微信、微店、微电影……的不断诞生,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以往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已经不复存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分化也从显性的宣传教育转换到隐性的日常生活领域。而大学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应充分占领这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和主阵地,在日常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宿舍聚集的网格模式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物质载体。目前,大学生居住一般以楼栋为单位,在宿舍结构方面有普通型的8-10人间,公寓型的4-6人间,一个楼栋按照班级、年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居住,可容纳一千余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宿舍同辈间的相互模仿对其影响最大。这种相对集中的分布模式,可以使大学生在谈古论今,针砭时弊,针对某些时事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利于从日常生活维度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体空间。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宿舍文化作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成员之间因相似的年龄、类似的人生阅历,相同的学习生活背景,在某些问题上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有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荣誉感的形成。高校在传播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主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加强心理认同和自觉意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规范的宿舍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知与行”这一概念在《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这是较早有关“知行”观的论述。早期的知行观“知”更多的指道德修养、道德认识,“行”更多的是指道德践行。目前,在大学生中知与行还存在知而不愿行、知而不完全行和知而己不行要求别人行的几种分裂表现。大学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家”,他们在宿舍的一言一行以及情绪的发泄是相对自由和真实的,他们在宿舍的行为表现则是检验其知行是否合一的最好尺度。高校可以通过规范宿舍管理,加强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其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举止、行为,从而受到道德感染,激发心灵共鸣,逐步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自愿。
三、以宿舍文化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还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阶段,抓好其价值观的养成对形成社会价值共识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宿舍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宿舍文化这一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内涵蕴含在生动鲜活的宿舍活动和文化中,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需求。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占领大学生日常生活主阵地。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的文化在大学生道德观念、理想理念、思想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保守、落后、消极的文化较为容易形成错误意识,导致行为偏差。大学生在接受第一课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系统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形成了基本的价值共识,理应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宿舍文化建设,要注重宿舍精神文化的构建,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结合校级校规教育倡导学生遵纪守法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结合学校人际关系处理等现实问题促进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风气的形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迁移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2.拓宽宿舍育人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现实支撑。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占用有效资源,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真正贴近大学生实际和生活,做到入眼、入脑、入心。一是借助宿舍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如在宿舍楼安装液晶显示屏、在宿舍走廊和宣传栏上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宣传教育;二是举办专题宿舍文化节活动,通过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片展和征文等活动,让大学在积极参与趣味的宿舍文化活动中,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化、生活化,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内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三是开辟宿舍文化专题网站,倡导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成立网络兴趣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社区BBS等网络新媒体,开展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的主题讨论和辩论活动,借助有效的、大众化的网络语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网络话语权和主动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营造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宿舍文化氛围。3.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健全的制度是推动工作长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利用宿舍文化这一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还需要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建立示范引领机制。高校在开展学生团课、党课以及宿舍日常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和考核的指标中,通过发动学生党员干部和宿舍管理委员会成员认真学、主动学,进一步带领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增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从而主动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用自身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整体宿舍风气;二是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建立教育实践机制。高校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大力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遍布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三是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高校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每年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模范、榜样人物,选树一批典型模范,引领、教育和激励广大学生,使之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作者:杜蓓 单位: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