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政策的倾斜,高职院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探索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现状;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面向生产和管理服务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平,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整个社会、企业以及自身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学校的办学规模也是连年扩大,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却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得,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随着高职院的扩招,学生分数的不断下降,素质的参差不齐,信息化、网络化的渗透,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被忽视或仅仅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的状态。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职业道德课大多由非专业教师代授,忽视了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讲授过程中,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或忽视了结合职业院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满堂灌,空洞的理论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更难以满足企业、社会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和标准。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影响德育质量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服务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是其主要特色。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停留在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培训上,没有清晰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没有围绕职业院校的特色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操作规范。同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死板和单一,考核多半以理论考试为主,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
(三)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创新不够,职业道德教育时效性不够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观念滞后,没有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方式和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性。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就很难取得成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理论上的灌输,缺乏与企业、行业的有效沟通,学生不了解、不知晓企业、行业的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进行和良性互动。
三、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的鼎力支持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有利场所。所以,需要国家在政策、经济、制度上的全力扶持和倾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长期与高职院校开展稳定、持久的实践教育活动,免费让学生进企业、行业实习,让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感受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和规范,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员工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同时,通过“引进来”,把企业、行业的道德模范引进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充分发挥讲堂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作用,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之外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魅力。因此,在对高职学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社会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领悟在社会职场中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内心和精神层面都要求自己朝着合格职业人迈进。
(二)发挥学校的主导优势,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地位
高职院校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们灌输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不畏艰难的精神,锻炼学生们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队合作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和相关培养,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发挥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渠道作用,“两课”教育不容忽视,其开展的好坏也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是否有成效。另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把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和规范更加系统化、课程化的向学生传达,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接受相关教育,更好的从理论和实践上有机结合,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合格职业人。
(三)加强师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的模范典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他们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因此,学校应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在课堂内外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教师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把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跃龙,丁良南,贺志明.高等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J].法制与社会,2008.
作者: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