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1.1固定资产帐实不相符合
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取得或构件,应建立实际成本的记账,而这种会计核算的方式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如实的将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反映出来。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不得从中提取累计的折旧,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因固定资产受损而出现虚增的现象,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2.2.2缺乏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会导致资金浪费、闲置或流失。由于事业单位大量的购置固定的资产,造成资金浪费、资产闲置;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合,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1.2政府采购制度不合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同时,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制度来执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腐败的现象发生,还能提升资产采购的透明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的采购制度执行当中,由于采购时选择的范围较小,而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大,因此出现了审批的周期长以及采购的范围不大等问题。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财务风险管理不当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对支付风险进行管理,但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各项经费的整体结构比较分散,甚至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事业单位只能挤占或挪用其他项目的经费来弥补工作中资金的缺口,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单位预算收支能够平衡。
3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分析
3.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管理
3.1.1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将预算管理的指标进行细化,切实提升预算执行的管理水平,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以及专帐管理,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3.1.2建立科学的编制预算
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编制预算的认识,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领导,定期部署、落实编制预算工作,并形成科学化、精细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对预算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后制定出预算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才能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的制度,并制定出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办法,树立节约意识,才能避免预算执行和编制出现“两张皮”现象[3]。
3.1.3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和监督的机制
事业单位应完善预算绩效的考核以及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调整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预算管理以及预算资金使用的机制,制定预算以及专项的资金使用评价方案和办法,并开展或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机制,保证预算及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以及高效。
3.2提升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
3.2.1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模式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增加事业单位累计折旧的项目,并将固定资产作为调整的项目,如实的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情况反映出来,减少固定资产虚增现象。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模式,不仅能够对固定资产以及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还能保证其信息的完整与真实[4]。
3.2.2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遵循固定资产采购的原则,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时应考察是否是急需的项目,再按照资产的需求来采购,从而减少资金与资产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实、帐帐相符,避免资产流失。
3.2.3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的制度
扩大政府资产采购的范围,并简化采购审批流程,从而提升政法采购的能力和效率。完善资材采购的审批制度,增强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并强化经济核算,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增强其防范的意识,将财务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衡量和评估项目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将项目的财务风险控制在事业单位承受的范围内。事业单位还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财务的管理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不断加快改革的进程,在事业单位管理中财务管理在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并优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强化管理的职能,才能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肇金红 单位:沈阳市沈河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