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高校中“90后”已经成为学生主体,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显现,如何积极地面对和调整在校学生的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独立性较差,依赖心理强
“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父母包办其所有的衣食住行。来到大学以后,无论是选课、办理日常事务,还是洗衣、与人交往等学习和生活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表现出的害羞、焦虑和无所适从,都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希望有人叮咛、陪伴甚至替他们去完成一些他们不愿意完成的事情,以减少和克服经常丢失钱包或重要物品、个人生活杂乱无章和寝室卫生清理等问题[1]。
2.自制能力差,精神独立性强
“90后”大学生们非常重视自己的精神空间的不可侵占性。从网络空间、微博、微信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事物和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对是非黑白具有明确的认识。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的人认可,但是却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他们对堕落和沉迷于网络的人嗤之以鼻,但是不知不觉中也越来越依赖和沉迷网络,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接受挑战的冲劲[2]。3.学习习惯差,积极向上精神强在校的“90后”学生中,有不少同学从小学到高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些学生不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不会学习也不爱学习,依赖老师或高年级的同学进行引导或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离开老师和师兄的“强制”性引导,他们很少自觉地上自习、做习题。但是,在校园活动中,这些同学又表现出无比可爱的一面,即热情和多才多艺,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往往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3]。
二、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可操作性,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例如,紧紧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难得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在大学生活中都要学会哪些东西,毕业之后要去哪里工作,从事什么行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搭建起发展走向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策划。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诚信教育、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等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尤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使教育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容易把学生拉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放大教育引导成效。
2.加强学生工作网上交流
为了与“90后”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接轨”,学校的学生工作队伍积极以网络交流的方式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网络日志形式记载每天发生的学生工作动态。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为突发事件提供解决方案,为学生工作经验交流提供平台。由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流向和局限造成师生比例不均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复杂的局面。学生管理工作事务包罗万象,既包括各类助学金评选、评奖评优、学生活动组织,又包括安全稳定、宿舍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形下积极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构建大学生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导师双管齐下
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在校生的师生比例不匹配,加上学生工作复杂繁重,面对学生及其家长们的希望和嘱托,学生工作实行导师制不仅能弥补学生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能覆盖到每个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奖惩事务等工作,学生导师则主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就业等工作。如果将学生工作比作一个巨大的“网”,那么辅导员和导师就是织成这张网的一条条“引线”,只有穿好每一针“引线”“网”才能越织越大,越织越结实,才能将学生工作织成一张美丽的、没有缺陷的“网”。4.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行管理将学生按照类型划分,可分为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行为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这四种类型学生都是学生管理工作者每天都要重点接触和关注的,日常开展的各项助学金评比、奖学金评比、违纪学生处分及解除、行为问题学生管理等工作占到了整个学生工作的80%以上。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因人施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90后”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尤其要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和诚信意识养成上下大力气、下足力气。为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对每次学业考试、学生活动、日常生活进行点评和记载,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2.加强班级建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增强班级活动策划能力和活力,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举办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素质拓展运动、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加同学们参与班级建设、关心班级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3.加强导师对学生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引导作用
由于“90后”学生的特点,他们缺乏自我管理和自立生活的经验,因此对于今后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都比较迷茫。学生导师应在学生今后职业和人生目标的树立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和内容,给予学生更多实际生活与学习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度,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校园文化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更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极其丰富,打造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和学生本身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5.积极构建基层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顺应时代脚步不断前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活、有梦想、有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是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创新的动力。传统的、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90后”大学生,应该积极构建适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给予基层学院更多的自主创新的空间,促使学生工作向着多元化方向健康发展。
作者:陈默 单位:沈阳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