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
长期以来,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各高校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本领域新设备、新知识的掌握,结合就业现状让学生做一些实际应用项目,提早准备,收效非常显著。[7,8]目前,高校课外科技活动很多,例如工科院校有科技创新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控制仿真挑战赛、控制技能挑战赛等。其中的电子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在学完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等专业课后,根据具体题目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要求由学生亲自制作、调试完成作品,并现场连接、运行,回答评委的问题,由此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方法。目前,高校课外科技活动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存在过多、过杂的趋势。各种专业协会组织很多竞赛,需要规范管理;其二,科技活动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基本原则。竞赛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考虑学生的层次,题目应该难易适中,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出结果,有一种成就感;其三,参赛内容的考核。存在用老师研究课题不做变化直接参赛的问题,无法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更好地组织,更好地管理,目前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专业实践环节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培
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分别与对应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如科技创新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控制仿真挑战赛、控制技能挑战赛等与电工实验、电子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等结合,构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模式。目前,我院将大学生课外6S素质培养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结合,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体系。
(一)结合模式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结合,可依据工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由相关老师分别在不同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结合主讲专业课程,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科学设计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提出实施方案,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项目。
(二)项目选题
课外科技活动的题目,要体现创新性,要与专业实践内容相联系,作为指导教师非常关键。学生们有很多奇思怪想,但他们各方面的经验欠缺,导致题目很多不切实际,无法实现。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国家发展规划和专业实践环节等内容,根据教师熟悉的研究内容,结合科研、教学等具体条件选择课题。为了选题可行,一般指导教师都将自己实际研究多年的实践教学内容,经过变化以符合科技创新要求,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题目,由学生进一步研究,进而提出专利申请,以保证课题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三)教师指导
课外科技活动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老师结合题目布置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阶段目标,及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任务。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热情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为此,我们借鉴研究生的导师制度,为本科生建立了一种宽松导师管理方法,即没有研究生那么严格,但要定期布置任务,定期汇报,并要定期检查,由此明确指导工作,防止开始热情高、后期无结果的现象。通过指导,让学生知道课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项目指导历来都是一个需要付出无限精力的过程。
(四)学生挑选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的选取,课题组有严格的办法,并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吸收学生参加,为他们提供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方面,与相关领导沟通,在与现有教学方式不冲突的前提下,制定较完善的实施办法。目前,结合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在所讲授课程的范围内,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辅助考核学生。每年都会有好多学生慕名找到我们,申请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教师,我们从不打击学生的热情,都会留下学生的联系方式,直告每位学生参加活动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并不重要,也无法预期,由学生自己去抉择参加与否;从开始就为每位学生指明奋斗方向,科技活动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同时,我们也会从大二开始选择学生,建立学生信息库,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从普选到重点培养,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形成项目组合。项目组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们倡导的是项目组整体能力的体现,团结共进的集体观念。
(五)创新组织
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申报材料的合理组织与书写,体现自己工作的创新所在,并通过文字、图片等介质充分展现自己的作品;为学生答辩提出建议,但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富有特色的讲解方式,把项目充分展现给评委,最大限度地宣传项目的魅力所在。多年来,我们跟学生们一起建立了多种讲演模式,现在每个经典画面都历历在目。
(六)成绩考核
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要结合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于已经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任课老师会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如果符合课程实践环节内容,教师可以免除学生实践任务,并根据实际活动内容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如果与课程实践环节联系不大,任课老师可以相应对学生成绩给予加权处理。方案实施中,鼓励教师采用灵活考核方式,跟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形成专业实践环节与课外科技活动考核互补的成绩评定模式,例如现在试行用课外科技活动环节可以取代一些专业课程实践考核,进而综合评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的成绩。
三、取得的成果
我们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借鉴研究生的导师制度,在本科生中实施宽松的导师管理,逐步形成一种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依据结合模式实施方案,日常教学中积极倡导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到目前为止,五年间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共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杯”、“智能汽车”、“电子设计”和“仿真挑战赛”等比赛计225组,参与学生人数达到65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多项奖励,包括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5项、省特等奖10项、省一等奖22项、省二等奖35项、省三等奖115项。众多指导教师荣获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而参加过课外科技活动已毕业的学生都拥有一片自己发展创业的空间,我们为他们而自豪,他们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种模式也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其中的代表就是关长亮同学。他主持的“太阳能杀虫驱鸟仪”课外科技项目,2010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同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控制仿真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这一成果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其中沈阳《直播生活栏目组》、《时代商报》、《中国太阳能电池网》、《沈北网》等更是对其进行跟踪报道。该产品低碳节能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生产中鸟害虫灾的严峻问题,从而解决了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他完成的其他项目还分别获得了“平安杯”励志创业大赛全国50强;第一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优胜奖;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同时申请专利3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为此,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优秀大学生”、“辽宁省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从返校园使者”、“校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
四、结合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保证结合模式方案的实施。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包括教师的积极参与、领导的管理等。其中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从事科学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转起这个系统,首先需要各学院积极动员和组织,需要专业教师指导和奉献,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学生响应和参与,各项要素缺一不可。运转好这一系统,需要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使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发挥良好的累积效能。其次,如何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多沿用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一个整体的评价,学生毕业时所出具的成绩单,根本无法体现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缺乏兴趣,教师也不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也无从体现。最后,如何处理心态问题,成功当然可贺,但失败同样有收获。其实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没有获奖的总是占多数,这就需要同学们无怨无悔,只要没白费时光,真正学到实践创新技能,就是收获。这就是经验,受益无穷,体现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真正内涵“不注重结果,在意过程锻炼”。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环节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深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专业实践环节与课外科技活动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符合当前大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实践环节改革为主线”的教育理念,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其合理的运行模式。
作者:王贵成 张占胜 张敏 逄玉俊 曹顺 石满祥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