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设计应在积极心理态势
下逐步深入,体现梯度和层次性基础知识可用小填空形式呈现,每个同学都可以轻松作答,都能体会一些成功的愉悦;合作探究问题应在小组讨论、研究下得到解决,这样成员都能在快乐中体会到合作的甜蜜、收获的喜悦;趣味探究问题应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进行探究,小组成员都有所思所得,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收获,从而发挥积极心理的最大功效。如讲述巴西雨林时,设计合作探究问题“雨林继续减少,对世界带来哪些后果?”设计趣味探究问题“你最认可谁的说法?表述你的观点。”学生们争相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收获:有的认可环保组织官员,他的说法有理有据;有的认为当地居民最可爱,不自觉中践行了可持续发展观;甚至有同学说当地政府官员最应受到谴责,打着为民服务的幌子,实则无思想、无远见,是典型的“庸官”。分层设计问题使同学们都能在欢乐中思考,在讨论中求知,在交流中提升,尽情地展示风采,思维碰撞出了最美火花,课堂成了学生们的“快乐老家”。
二、问题设计应运用“引问”的心理学技巧
课堂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老师绝不是简单的发问者,应是引领学生对知识持续研究的“设问者”、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引领者”。层层引问中,让他们在探究中究方法、究原因,不断渐进,老师的职责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范生”上。如讲解日本时,结合3.11大地震,设计系列问题进行引问:说说地震的危害?地震为何发生?日本为何地震频发?如果我们此时遭遇地震该如何防震减灾?学生们逐步由实际生活走进知识海洋,开始独享属于自己在发现、分析后获得知识的真正快乐,学生就成了问题的解决者,更是“引问”的最大受益者。而且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也会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并大胆发问,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或是得到老师的讲解。“引问”激发出了他们发现问题的不竭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让他们感觉“惹火上身”,有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决心,在不断调整中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之旅。
三、将追问进行到底
传统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课堂俨然成了痛苦的背诵,缺乏思维的启迪,变得越来越乏味。所以问题设计应在追问下引领他们进入深广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课堂中即时生成性错误,把“美丽错误”当做一次教育渗透、教师精讲、学生顿悟的契机。让同学们就错误议一议,大胆表表看法,与小组成员辩一辩,在认错、纠错中学会知识。如讲解西北地区时,自然会关注西北的干旱问题,就可利用追问的心理技巧。“为什么本地十分干旱?”同学自然会从深居内陆的位置,“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植被稀少(荒漠、戈壁广布)中找到部分答案。“为什么十分缺水?”追问下继续深入: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河湖少,但人为浪费、破坏和污染或许会更严重和直接。“那么,作为如此干旱缺水环境下的酒泉学子,我们该怎么做呢?”层层追问之下,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身边和生活,去利用刚刚所学解决家乡的水问题,会发现自己浪费水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的行为,想办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请亮亮你的节水高招吧!”学生们会非常踊跃、投入和激动。知识在一层层精巧的追问下,在学生的主动和渴望中自然获取,那将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总之,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妙用非常丰富而神奇,值得我们不断上下求索。我与导学案的故事必将精彩继续。
作者:薛克宗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