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
个体或团体如何行动或行动的效果怎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个体或团体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这个特殊的团体工作思想支配着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方式和最后取得的效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部门,随着重理论轻实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瓦解逐渐建立起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下,由内而外的自发改革来适应这种模式,尤其是学生管理理念发生的改革最为显著。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变。
(一)学生管理目标定位的改变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将学生管理定位在服务学校的教学上,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将学生管理目标定位于一边服务学校的教学一边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从以往关心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转移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管理内涵上的改变
在内涵上首先要解放思想,将管理的重点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管理转移到关注学生日常事务咨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搭建实践平台、拓宽社会服务项目和改进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等方面。在日常管理中逐渐由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生管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服务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以往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教学时间由过去单一的课堂变为课下,教学环境由教室变为车间、实训室,由校内转为校外。教师由校内教师转为企业技师、外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巨大的变化必将冲击旧的学生管理方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由集中转向分散的挑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出台新政策新策略,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以往没有遇到的新内容,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模式后,以前较为集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变得非常分散。与教学工作的同步性发生矛盾,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出现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割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更好的协调统一学生管理工作搭建起二者的桥梁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如何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间合力的挑战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想切实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里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因为无论是给学生提供入学、考试、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还是建立或增设服务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咨询中心、服务中心、创业培训中心、社会实践指导服务中心都需要协调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功能。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遵守传统墨守成规地选择未来职业的现象越来越少,在越来越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听从安排而是从自身出发,个性化发展要求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建立起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是一种挑战。
(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人力少、任务多、任务重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一轮接一轮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相对固定的团体,增加人力困难重重,如何高效率地担负起多而杂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能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等途径井然有序的完成各项工作不失为一种挑战。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一)秉承“育人为本”管理理念,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内在灵魂,因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指引高职院校繁荣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育人的作用远远超过具体的课程、实验和活动”。[1]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实现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的功能,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的核心,大力发展以重视实践和锻炼能力为核心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样,站在学生管理视角来看“,育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法制性、全面性、精细性。任何一项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都要站在服务学生为了学生利益的角度,尽可能具有普适性、开放性、创新性,以此来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充满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合理进行机构设置,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做支撑。尤其是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更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机构设置,设置的机构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例如当设立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学校层面单设“大学生事务中心”,二是由学生处这一部门出面设立,作为学生处的二级机构,从学生处副处长中挑选适合者兼任“大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负责相关事务。“大学生事务中心”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建纲立制,明确内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有效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三)建立学生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理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学生管理方面建立服务体系可以说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有了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形式上象征着学生的诸多烦琐细微的事情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能够享受到快速方便的服务和帮助。更进一步来说,这是“育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设置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正是为了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为学生服务的越好、越周到细致,说明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越高。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可以将学生服务中心细分为六个体系,其一是学习引导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方法,从被动到自动自觉的学习,从而打好理论基础。其二是职业生涯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就业领域进行科学规划,帮助他们提前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其三是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当学生有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从而尽快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其四帮助困难学生服务体系,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提供各种工作机会来提供经济资助,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其五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寻找自身优势和潜能,促其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其六德育教育服务体系,在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这六个体系相互联系各有分工,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建立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迎接这个挑战,促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比教研室老师低,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部分曾经是宿舍管理员,这类学生管理者资历深,学生工作经验丰富,但他们普遍不具有创新性,喜欢墨守成规。对于这部分学生管理者高职院校应对他们在创新性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使其专业化从而尽快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生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比如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并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鼓励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其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作者:杜斐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