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伦理:“止于至善”的传统理念
“伦理”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时代里长期发展的宗法传统,是中国悠久文化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中国都十分重视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从而形成了追求真善美的“伦理文化”,这不仅仅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更显示了人类对于自身和外在社会的美好愿景。《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大学的本旨在于培养完美光明的德性;在于感化人民,培养新民;在于追求道德的理想境界。[1]虽然这里的“大学”和现代社会的大学有区别,但这种精神却成为当代有理想、有责任心的教育家的理想追求。
二、创新:“日新又新”的开拓精神
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的特征,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创办人一贯的主张,体现了创办人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信念。王广亚曾说:“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2]这十六个字不仅是学校治理的基本方略,也是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部分。计划创新是指学校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谋求发展方面要坚持创新;执行到底是指制度规则要有刚性,不能随意折中或任意通融;考核严谨和赏罚分明是指在学校治理中,考核要严谨公正,并把考核成绩和员工奖金相结合,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学校只有实施新举措、进行创新性改革才能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公平公正考核员工,才能让员工保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主动性,使学校在创新环境中稳步前进。高等教育任务中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创新不仅是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学的艰巨任务,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3]创新首先表现在形式上创新,要想别人不敢想,走别人不敢走,做别人不敢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其次创新表现在行动上创新,要时刻保持问题意识,面对问题时有主动探究的能力,有主动解决的能力。最后创新表现在追求上锲而不舍,只有在研究事物时持之以恒,才能享受到创新方面的顿悟,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教育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品质:“追求卓越”的内在价值
创办人一生致力于教育办学,所创学校数十所,但他更追求所创学校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这就是办学理念之“品质”。创办人所讲的品质,既见物,又见人。物,就是大学的硬件设施,人,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大学教育实施者。品质的具体含义就是: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要求高品质,教师及学生素质力求高水准。[4]大学是大楼、大师、大学生的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原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三个一流”和“三三三制”充分体现了创办人追求卓越的办学价值取向,保证了学校无论是在物上,还是在人上,都能够以过得硬的品质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四、绩效:“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
创办人不但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还深受现代文明的浸染,曾毕业于日本的亚细亚大学经济系,并于1977年荣获美国的加州联合大学教育博士。因此,创办人在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充分采用了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经济组织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到政府公共部门中,用企业家精神重塑大学的管理模式,这就是“绩效”。讲究伦理,突出创新,要求品质,最后落实到绩效。绩效是核心,是归结。创办人认为,注重绩效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落实典章制度,一切按规则来。就像制造商品要按照操作手册执行,制造出来的东西才有品质保证。[5]创办人一向主张以制度管理学校,重视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了规章制度,并辅之以周密的计划,认真执行,严格考核,以具体而详实的管理办法,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以制度保证、促使教师严格执教,职工勤勉做事,学生乐于学习。从而在教学研究、学习目标、生活教育、升学就业和行政效率方面,创造卓越绩效。有了卓越的绩效,才会有良好的校誉,才会有充足的生源,才会促进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张党诺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