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品德与生活活动组织策略

著名的学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点,这也是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最好诠释,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作者根据教学实践,通过对建构舞台体悟生活这个主题进行论述,旨在促进品德与生活学科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得以很好地运用。

一、转变观念,通过活动实现学生内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主体作用,在面对同学时,总是以一个说教者的身份出现,因此造成品德教学课堂的空洞,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教育痕迹明显。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一是扮演好主持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品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二是充当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朋友。教学观念的转变应该从教学设计开始,因此组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细心准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前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同时,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共同站在探索的舞台。作为共同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在课前做好准备,一起构建活动舞台。教师准备工作,搭建舞台,品德与生活课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且确保其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范围涉及到全国各地。因此,品德的教学内容具有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区域上、时令上以及构成上,具有较大的弹性。这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空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进行创造,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需求,选取适合的活动内容。本小节将举例说明上述观点,例如我校组织教师观看某市二年级教师在教授“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教学光盘时,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学生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课前资料的收集。教学活动展开,教师组织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每个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春天的花朵、树叶以及燕子等等,当报幕同学说春天来了的时候,演员上场,每个同学都带上自制的服装,所有事物都可以拟人化设计,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交流,然后切换画面,教师扮演的农民出场,在田间进行耕种,当报幕同学说秋天到了的时候,场景再一次切换,变成由教师扮演的农民在收割,他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最后教师将所有同学集中,反馈学习成果,通过这种舞台剧的形式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与同学共同分享,如果没有春天的付出,就不会有秋天的收获,勉励学生好好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学生做好准备,美化舞台

1.教师引导学生准备活动工具教师在课前应当组织引导学生准备课堂所需工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动手深化品德教育的学习。2.引导学生收集活动资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深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我的爸爸妈妈》品德教育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同学收集有关爸爸妈妈的资料,便于交流,在课上同学积极展示自己带来的关于爸爸妈妈的照片,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明显,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同时这也充分证明了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课堂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三、勾联整合,使学生感悟内化

(一)再现情境,感悟内化

教师在进行品德课的教学时,要突破课堂空间局限,而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将生活场景在课堂活动中重现,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更加了解生活,提高其对生活的认知、感受以及体验,明确如何做人。将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原,其方式有很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媒体呈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以及课本剧的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进入角色,通过角色塑造感悟生活,使学生品德意识内化。1.创设活动情境,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意教学方式,不能单纯进行“教学”。“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是最直接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教育”的“生活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教师也需要通过上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教学课堂感兴趣,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比如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各种活动都可以为教学带来帮助,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教育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教学内容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丰富多彩的素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此可以看出课堂活动情境的创建的重要性。2.联系生活实际,充实教学内容对于品德与生活课而言,其课程标准指出:道德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其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他们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认识与感悟,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教育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品德教育。道德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不能与生活相“剥离”,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培养能力,进一步引起学生兴趣,使教学舞台“实”起来。

(二)走近现实,感悟内化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生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动,将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可以在生活中感悟并实现道德内化。例如在涉及到有关历史人物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纪念馆以及观看相关题材的影片,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到历史文化,从先烈前辈那里学到爱国主义情怀。

(三)探讨问题,感悟内化

由于学生的背景差异,因而对生活中的看法存在差别,进而在理解上,存在差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实际热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思想与生活层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可以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具有针对性,此外,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感悟生活,实现道德内化。尤其是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入教学中,在不断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同时,加深对其生活的感悟,进而提高道德认识。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深化课堂内容,将生活与学习能够很好地结合,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作者:苏志杰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西溪中心小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品德与生活活动组织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82945.html

    相关专题:人力资源工作规划 金属功能材料投稿


    上一篇: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审计探析
    下一篇:生态绿色蔬菜栽培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