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特殊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后起之秀,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管理理念也伴随发展,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多忙于工作,用来进行经验总结和案例收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而相关专业的教师、学者等科研工作者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也无法及时传达旅游业的即时发展状态,导致用来教育的内容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很难与时俱进。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遭遇现实的选择
旅游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行业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通常束手无策,在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遭遇冷眼......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下,很多毕业生选择换行,在其他行业里摸索着学习和适应,将自己所学渐渐融入到现在的工作中或慢慢忘却。高校学生的专业见习多安排在毕业前一年,在此期间学生们被安排到各旅游企业,尝试做各项基层工作。毕业后,有的不堪忍受旅游行业高强度的工作选择换行;有的继续深造,毕业后再择业或读博,这部分学生后期多进国家机关或高校,鲜有选择旅游企业工作的。旅游企业只能从其企业“挖”所需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思路,培养能够与旅游企业对接的可用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转变现有教育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常由高中直接考入大学,期间参加相应专业实践的不多,对今后就业的认识多停留在假想阶段。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方式,缺乏主动性与灵活性。有学校建设旅游管理实验室,课间安排有相关实验内容,又因人数、课时、设施设备限制,达不到理想效果。也有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办旅游企业或与其合作),送学生到企业实习,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但也存在实习期短、工作简单繁重,达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在安排实习时,适当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跟企业洽谈,给学生轮岗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定岗之后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积极工作、表现良好的学生进入中层锻炼的机会。(二)对现有理论课程进行整合,精选其他专业内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所学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所学内容与工作需求不匹配。若延长实践时间,就要缩短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必须精益求精,不单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厚积薄发的能力。现有旅游管理的专业理论课程基本包含《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酒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等,高校在课程安排中也都加入了其他专业课程,包括管理、营销、策划、沟通、应变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理论性很强,课程间的交叉多且少有触及专业核心内容。为培养适应旅游酒店业市场发展的高级人才,学校应对课程进行重新选择、组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三)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职业发展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又缺乏必要的职业发展规划,加上旅游企业工作强度大,很多在入职半年到一年升职无望就离职换行。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更糟糕的是对自我的放弃。高校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这门课,但没有将它提到应有的高度。在教师的选择上没有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的组织也缺乏针对性,且没有配套课程的铺垫和烘托。上课初期学生较为认真,到中后期也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毕业生心态不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没有真正让自己的心沉下去,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放弃,要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品格,还要培养学生的接受力、判断力、表现力、创造力、应变力等非智力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市场竞争、顾客至上的职业意识,激发其对职业岗位的热爱,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全过程全方位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最终提高人才各种综合能力。
作者:卢俊阳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