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景观设计课程是属于在高职教育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它研究园林在别墅景观的运用,若按照园林的地域和挖掘的方式上可以将东方的古典园林分为两大类:人工造景的山水园林和自然的天然山水园林这两个不同的类别。日式枯山水则属于人工造景的手法。人工造景是指将在院内平地上栽种树木,堆砌山体,开凿引水,将天然的山水移景到院子的小环境之中,或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手段以组景造景,具有寓情于景的观赏价值。山水园林,则是依据现状已有的环境条件将天然的植被环境作为建院的基础,在适当的配以花木和建筑,它以天然的山水田园,给予人们接触到自然的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这一点天然山水园是胜于人工造景的,就如清代园林大师李渔所说:“幽斋磊石,原非得以,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若以隶属的关系来区分园林的话,大体也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这三种园林顾名思义,不难分辨出三者间的区别,不同在于形式上的造园手法。皇家的园林,为了表现皇家的至高的地位,以中轴线为基准采取对称的手法,带有外向的特点。
不仅在规模上大而广,而且自然的地理风貌优美,如著名的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利用自然地形的高低变化巧妙的营造出一个大型园林。它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手法上采用集锦式的布局,通过建筑将园内划分为若干个风景点,这样即可以看作是单一的风景也可以看为一整个建筑群,这样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可独立可整体,变化之中奇妙无穷。而私家园林,由于本身的地域限制致使多数采用的是内向布局的模式,亭台楼榭均布置在园的周边,从而形成一个大而集中的园林空间。这种布局可以是有限的范围内能够较多的布置建筑,却不会造成局促的感觉。此外,私人园林更多的属于人工造园,通过堆山叠石,引水开池,种植花木各种手段来组景造景。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礼法的限定和制约,致使私家园林的布局都表现出内向的布局。而寺院的园林可以不顾制度的制约,采取自由的布局模式,从选址上都表现的更贴近自然一些。寺庙园林更多的赋予了一种宗教信仰在上面,它的造园手法则是将人工造园与天然园林二者合二为一。佛家说:“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这是通过人的智慧可以领悟到佛家的最高境界。日式的枯山水艺术,便是通过造景让人体会到苦禅的境界。以龙安寺的枯山水庭院为例,它是作为历史上日式最著名的枯山水代表作的庭院之一。它是由相阿弥建于1499年位于京都的右京区。
占地面积仅300多平米,长有25弥作业,南北距离有11米,内部主体由十多尊形态各异的奇石组成以及成片的沙砾和卵石组成。这些景物三三两两的成组在一起分为五个部分,白色的沙砾、暗绿色的青苔、浅褐色的石块彼此映照,它在局部与个体,整体与统一上得到充分的和谐和平衡。“心定、平和、悟空、神志清明,整个身心沐浴在淡淡的愉悦之中,人生的辉煌,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从思虑中剪除。心中只剩下‘一念’。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这一念无终无始,是永恒的,不灭的。它无色,也无形,它是可以不存在,但也可以存在的物,不能把它想象成新的或是旧的,它不能在空间延伸,也不能比较,这一念不能有什么名称,也不能衡量。只要你开始这样做,就必然陷入错误这一念就是佛祖。”最终把自我“溶化”在周围世界里。从这里来看,变化着的大自然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而庭中的沙石则是“一念”这种淡淡的哀伤中愉悦的物化。
在这里,庭园成为了佛学禅意的一种阐析。从造园的手法上来说,枯山水的基本特征有四点。其一是,它是一个内向的封闭式的园林,它不同于中式的造势,反而一般都建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且与外界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给人一种亘古不变的,静止的形态。其二是,不同与中式园林的人群的使用范围,枯山水的庭院只能出远处观看,除非打扫之外坚决不能入内。其三是树木的修剪严格,使树木长时间保持一个形态不变。其四是它赋予的艺术含义,简单却不平庸,具有抽象和悠远的意境。苦禅的枯山水的意境,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表达着最深刻的涉及内涵。可以让人感受搭配一种凝固的美,以简为媒,强调了物质本身质感,它以没有生命力的山水,给予永恒的宁静,与人类在这个宇宙的渺小而短暂的生命形成对比。再者,清冷,粗糙的砂石也与人世间的温情向对立,感受到的是悲凉的苦禅意味。这便也是日式枯山水要表达的意境。用着亘古不变的元素,创造一个完全静止的景观。对于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把握不单单停留在抽象的形式、强烈的构图和奇特的造景料,应更加关注于表达枯山水本身精神内涵和造园意境。与传统枯山水不同的是,园林中少了些枯寂和悲伤,流露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静静感悟。在水资源愈发紧张的今天,低碳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大,枯山水园林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提高节能环保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造福社会。
现代农业论文 作者影像医学论文:程晓薇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