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在1983年首次被提出,并在1988年首次被解释为,生态旅游的本质是旅游的一种新型活动类型,游客可以一边观赏名胜古迹和人文风采,一边感受自然的魅力和野生环境的乐趣,并享受自然的风光。自生态旅游概念被提出以来,美国生态旅游协会、菲律宾以及许多国家都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定义。在我国也有很多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讨论,然而至今仍旧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全面的定义应当是在由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召开时,即2006年下半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家建设部共同提出的,强调生态旅游不只是旅游业的一种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多的是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引导方向,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旅游与环境的保护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生态旅游应当确保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保证生态旅游资源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性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自然性特征,这是因为它是基于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最原始的自然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特征也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生命本就源于自然,人类的繁衍生息也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人们天生喜欢与大自然相处,向往在大自然生活,对大自然有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心理。并且在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同时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进行生态旅游的热点开发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地方,就是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或特有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景点一般距离城市较远,多为一些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或者自然环境很好的地方,而这些区域位置较偏远,居民不多,交通不便捷,工业化程度不高,因而有较为完整的独立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身处这些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游客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此同时,了解相关的历史发展和原始生活的信息,在欣赏自然美景,感叹自然的神奇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自然独特的恩惠并且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得到与众不同的心里感受和生活经历。

(二)保护性特征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特点。与原有的旅游方式相比,生态旅游更加关注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自然文化遗产或名胜古迹的保护。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将目标贯穿于整个旅游环节。第一,从管理者层面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这种利用必须是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并且必须是长期的行为,在对自然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必须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协调做出合理的规划。其次,从旅游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方面,在进行资源开发的时候,应当以保护自然人文资源为前提,坚持减量化原则、循环原则和重复利用原则,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从根本上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和发展,从管理规划中找到提升经济价值的空间。第三,从旅游者的层面来说,生态旅游可以促进旅游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自觉做到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最后,从整个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业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融合,通过合理的布局方式,从而取得长期经济的发展。

(三)重视参与

生态旅游对参与度非常关注,具体表现在生态旅游的直接参与和生态旅游的管理参与。通过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自然的淳朴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自然和人文的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传奇,从而使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提高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积极性,激发人们保护大自然和文物古迹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旅游管理和规划的公民参与度提供保证,只有得到人们的大量参与,才能真正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只有旅游主体、管理主体、监督主体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一起进行旅游相关决策,才能真正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科学技术性特征

从技术含量角度来说,生态旅游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从资源的初步调查分析、市场开发、产品销售、环境承载力测试到生态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设计、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研究开发,都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的。在游客购买生态旅游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同时,生态旅游的相关环保知识能够得到传播和推广,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也能得到提升。所以,生态旅游还具有科学性,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只有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科学技术功能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持续性特征

生态旅游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生态旅游的核心就是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对于原来一般的旅游模式,更加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考虑长期效益的获取。第一,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针和发展政策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和长期发展利益,不只是当前短期效益的增长,还包括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单单考虑部分人的需求,还要全面考虑人类整体的发展空间。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应当包括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保护和运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科学设计开发生态旅游活动并进行科学管理控制,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高合理保证,为社会长远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着想,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稳定和绿色发展。另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表现在旅游对象的价值上,只有拥有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价值,才能有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够拥有稳定的生态旅游消费群体,促进旅游对象开发、销售和运营的全过程生态化。

(六)消费理性和管理理性

理性特征也是生态旅游的特征之一,生态旅游的理性表现在旅游者消费意识理性化和旅游产业经营理性化上。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因而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了更好的要求。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导致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变差,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加深,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从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讲,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上,因此而带来的生态问题也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这大大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而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为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起来。由于我国旅游消费群较大,旅游资源丰富,因而具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空间。

(一)我国相关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的有关问题探讨在20世纪下半叶就被提出,并开始得到旅游行业专家的关注和思考,直到1993年,召开了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会议,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才在我国真正被接受并引用。1995年,中国开展了第一届有关生态旅游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数量达到118位,在该生态旅游的研讨会上,主要探讨并落实了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界定、涵义、有关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并专门研究了有关生态旅游的环境知识传授。另外,会议还制定了中国生态旅游的总体战略目标,并讨论了如何选择最优的旅游路线和旅游项目。会议最终形成《倡议书》,表明了我国生态旅游开始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由此,我国开始重视对生态旅游的研讨。这项会议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决议在各个刊物上的发表,使得“生态旅游”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此之后,很多专家和学者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和探讨了有关生态旅游的含义界定、主要意义、主要作用以及生态旅游的特点,并提出了很多观点。直到2006年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的召开,才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全面的定义。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

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生态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同时进行。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自然风光、森林景区和生态园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于1982年正式落成,有机结合了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协调发展,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将1999年确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同年,我国各地举办了生态环境旅游火攻,促进了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昆明世博会、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四川成都九寨沟等景点的确立、武陵园森林生态旅游区等相关活动、措施的采取,使得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同时,我国的生态旅游行业也以湖南、四川为起点,全国全面的发展起来。到2001年,我国已经有82个自然保护区开办了旅游项目,并且旅游人次达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个。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多达2349处,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已经具备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国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种群和天然植物群落类型都得到了保护,形成了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

四、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

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自然资环的开发和管理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因此,在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中,必须遵守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适合环境容纳量、可持续发展三个基础原则。

(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原则

协调好生物、环境、经济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所研究的普遍规律。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都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而旅游行为是一种认为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形成了人类与自然复合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总和系统。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这个系统是由生物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共同组成的,这些因素经过多层次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的生产活动等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同时生态系统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旦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必须以生态学为准则,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全面的考虑,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合理的该生生态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维护生态平衡。

(二)适合环境容纳量的原则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开展生态旅游后不可避免的会吸引很多游客,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数量就会发生过分拥挤的情况,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环境容量包括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容量量大方面。其中,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其规模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旅游活动量,而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自然环境所能够承受的游客的容量。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游客游览的舒适、安全、方便等前提条件下,保证旅游资源的质量不因为人类的过分影响而产生退化现象,此时就能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此时的游客数量即最佳游客数量。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管理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旅游持续和社会经济持续三个方面。剥夺当地群众的生物资源的经营权往往会导致生物资源的破坏,因此生态旅游在进行管理时,除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还应当与当地群众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确保生态旅游的管理的有效性。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应当做到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且应当了解到自身利益与生态系统的息息相关,以及保护生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理与生态学原理一致,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的管理时应当了解到只注重当前利益是不可行的,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只能造成环境的破坏,会给子孙后代的生活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较快,必须注重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注意保护环境的方式方法,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五、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协调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首先应当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坚持环境保护方针,走环保之路,全面落实有关政策方针,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结合旅游业的特色和环境的体征,科学设计旅游项目并对游客的活动范围进行布局。与此同时,要结合生态旅游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在应对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当地环境,并确保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二)协调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旅游活动发展的关系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生态旅游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够,使得当前的行业发展中出现了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不高的简约粗放性质的发展现象,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正所谓科技是生产的动力,所以在发展生态旅游时也要重视对科技的灵活运用,强化在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中的科技含量,力图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我国生态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六、总结跟随经济和社会迅速进步的趋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而出现的生态旅游正呈现着快速发展的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旅游行业公路机电论文的发展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进行市场需求的导向。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借助科技水平的力量,强化生态旅游的质量水平,积极应对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张赛男 单位:渤海大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91700.html

    相关专题:江苏行政地图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问题分析
    下一篇: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