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情思交融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情思交融”的课堂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活动方式。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践建立了小学品德课堂“情思交融”教学模式,并阐述了“情思交融”教学模式的应用步骤。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情思交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098-02

一、情思交融情趣课堂的理念建构

(一)情思交融课堂模式的观点

1.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学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自主的活动过程,在品德课堂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目标。我们应当将课堂看成一个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强迫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共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应当占据本位,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需求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即做到以学定教,真正尊重学生的地位,客观、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主体层面的发展。2.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和思维碰撞的地方。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导而弗牵,开而弗达”,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此课堂教学模式中,“情”是实现“思”的基础和前提,而“思”则是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促进“情思交融”的有效途径。“情思交融”就是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为情,引导孩子从生活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思辨的一种教学样式。3.课堂是师生情感自然流淌的地方。朱小曼教授说过“:基础教育的模式应该是情感优先的。”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纽带。基于以上对课堂的认识,我们觉得课堂重在有情,贵在有思,情和思是情趣课堂的两大基本特征。在这二者之中,情是非智力因素,思是智力因素,思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情是实现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只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就一定能够激发出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甚至创造力。

(二)情思交融课堂模式的理念导向

1.确立中心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中的关键点:一是“以学定教”。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状态、参与面和参与程度;活动方式是否多元化、灵活多变,成效如何;教师点拨方法是否科学恰当、灵活机智、真实有效;进而思考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了以学定教。二是“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和差异发展是一回事,但它忽略了素质教育最关键的、最核心的“两全”,即“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容易导致学生个体,尤其是优生表现精彩,部分中差生受到冷落,出现课堂“这边独好”,点上热闹、面上萧条,受益层面不宽的问题。我们就要留心观察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2.紧抓两个核心点———情思交融。“情”是课堂上师生真情的自然流露;“思”就是思维、思想。“情思交融”使课堂成为思维的激发点、情感的交融点、智慧的萌生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达到这种效果,“情思交融”课堂模式就需要教师认真地进行教学规划,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积极、高效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主观层面的认知与体验。只有让学生在主观上认知和体验到了知识与情感,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情思交融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学校品德课课题组的教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实践摸索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适合自己学校的小学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情思交融”教学模式。它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课前调查,埋下情感火种;引思入情,启发情感体验;深思激情,促使情感迁移;融思践行,实现情感内化;回归生活,达到情思交融。首先,课前调查,埋下情感火种。品德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其教学应当覆盖学生的整个生活范围,而不仅仅是课堂或是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品德教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实际的调查、了解来为教学做准备,将学生在生活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引入到教学当中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情况;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品德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埋下对品德学习的“情感火种”,这对于学生的品德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引思入情,启发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影响非常大,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情感活动。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教学,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在导入环节中注入能够启发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第三,深思激情,促使情感迁移。提前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准备了实验的手电筒、白纸等工具,引导孩子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有所发现。课堂上,每组学生分工协作,积极探索,有很多新发现,教师从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尝试用各种方法做实验,自由地去体验,此时学生非常投入,“心”随着实验“动”起来,学生的参与兴趣、主体意识、探索意识都充分显现了出来,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了思维的碰撞。第四,融思践行,实现情感内化。宋代儒学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深思激情后,我们又设计了融思表情环节,或由教师创设践行的情境,或让学生根据所学自主创设活动情境,从而检验、巩固本课所学,深化情感体验,为课后的道德践行做铺垫。“融思践行”重在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这一环节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后情感的“迸发”环节,必须要创设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深深沉入其中,加深他们的体验,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的道德感得到升华,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第五,回归生活,达到情思交融。所有的教与学到最后都必须要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品德教学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他们的主面发展。

三、结语

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就会让学生成为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反之又会让学生成为空想家。只有思、学结合,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情思交融”的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教师“导而弗牵,开而弗达”,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对于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生活中不断践行道德认知,真正促进知行统一,实现社会性发展。“情思交融”的课堂观与实践探索,凝聚了我们对教育改革所有的理想与信念,因而,教育便以其鲜活的生命形象在我们面前灿然绽放开来。

参考文献:

[1]许爱红,李荣.生活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3):24-26.

[2]张茂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常州市教研室.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品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4.

作者:伍健龙 单位:广州市荔湾芳村小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情思交融教学模式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89177.html

    相关专题:代写 邓超起诉新浪微博


    上一篇:整合理论下公益广告论文
    下一篇: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