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指导方法

绝大部分毕业生是第一次踏出校门,去公司、单位面试,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毕业生难免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毕业生心理压力很大,很多人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比如: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心理,自卑、抱怨心理,怯弱胆怯、虚幻型期盼心理等。例:2011届毕业生王同学,于2011年在某器械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受到领导赏识,很快的提拔他为主管,月薪3500~4000元。但其看到很多同学去上海发展,工资待遇更高,便想一步到位,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至上海后辗转,最终工资待遇并没有如愿。再想回原公司,却错失良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离开自己的专业优势会使高职学生容易受到挫折,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心理使毕业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时,不能正确的做出抉择,最终使自己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

一、自身条件缺乏、综合技能储备不足

有学者早已明确指出:“就业难的根源不在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而在于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即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正是出现这一鸿沟的最主要原因”(范泽瑛,谢超,2006)。目前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在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思想单一,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走遍天下,荒废了美好的大学时光。甚至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是导致大学生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发展脱节,就业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准备不充分,求职技巧不足

职场面试是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必经之路,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应聘过程中,面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面试,求职者可以更好的全面展现自身的形象、发挥自身的能力。出色的应试能力,甚至可以弥补因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足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是从网上下载一些模板,所填的内容与自身的特点不符,甚至出现了连应聘的公司一概不晓。而且大多数毕业生在面试过后,不反思总结,以至于“屡战屡败”,恶性循环。

三、就业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随着求职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及现代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对于就业,大学生的焦虑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迫切的心理,欺诈哄骗,设置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有的毕业生忽略了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等程序,导致在解决遇到的问题时而没有根据。

四、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分依赖学校和家长

当前,高职生大多数来自于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几乎都生活在衣食无忧、时时有关爱、处处被照顾舒适生活模式中。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缺乏上进心,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把对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长身上,能力、经验不足却又不愿付出相应的努力。从而导致其在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时,主动性极为欠缺。企业岗位多,急招工,毕业生不是没有工作机会,而是缺乏求职能动性。

五、对高职院校扎实有效推进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就业体质,加强就业指导及服务

加强在校的就业指导,辅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并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阶段的各个年级学生来确定指导焦点。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尽可能地为每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及辅导员提供学生就业的平台,增强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使其成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一线队伍。

(二)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辅导

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常见的大多是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适当的心理素质培训及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导。其次,学校应在高职生中进行适当的健康就业心理培训、咨询等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客观认识自己,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其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准备能力。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纠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例如:依赖、怕苦心理。帮助高职生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势及缺陷,正确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提升自身的能力。例:我院2010届的卢同学身患残疾、2011届的周同学不慎摔断了腰锥骨,在求职过程中一度丧失信心。就业指导老师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帮他们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在以后的求职路上顺利前行。

(三)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加大改革力度,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根据现代市场和社会现状的需求,设置灵活机动的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开展“订单式”培养,例如“苏宁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共同努力,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立及完善基于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温家宝总理曾提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院校及师生应多从主观角度出发,考虑面临的各种难题。可以通过共同的研究及探讨,排除学生对就业的各种心理恐慌、焦虑等障碍,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掌握和合理的运用恰当的求职技巧,终将实现顺利就业、正确就业。

作者:吴蓉蓉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指导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88070.html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 青海师范大学


    上一篇:节能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论文
    下一篇:高校节水型园林建设方法刍议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