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性格发展和定性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如今,社会上屡屡发生初中生自杀、校园暴力等不珍惜生命的现象。强化初中生生命教育俨然成为教育的迫切需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其本身的定位和特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出发点,挖掘相关材料,开启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和价值。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处于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巨大变大的阶段。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的视野开阔了,掌握知识的渠道也相对较宽。然而伴随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出现了,现如今社会上不乏出现初中生自杀、暴力等不珍惜生命的现象。他们的精神空虚,行为失范都与教育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成和生命发展,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和生命教育理念。”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运用学科本身,开启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关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
一、依托教材,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初中生漠视生命、毁灭生命、校园暴力等现象频发生。诸如:2015年4月30日汶上县南旺镇中学“初中男老师与女学生相约自杀”事件、2015年5月21日某校一初中女生不受班级学生侮辱,在家喝农药自杀等等。可以说,初中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已经不容乐观,据相关部门调查,有20%左右的初中生心里存在着嫉妒、自卑、叛逆心理、校园暴力、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而从广义上来讲,生命教育属于道德范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谓是道德教育学科,里边也不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尤其,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生命教育。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生命。如:七年级教材中“自立”“自强”“坚强意志”等内容都透视这对生命的认知和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三节内容整合在一起,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即:首先,教师出示消极的初中生事件:2015年4月30日汶上县南旺镇中学“初中男老师与女学生相约自杀”;让学生客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出示积极的案例:安丘二中的王海巷在8年前失去双臂,但是自己仍然努力坚持学习,不放弃生命,在2015年高考中考取591的高分。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真实的事件进行对比,感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观念,启发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二、基于体验,强化学生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没有具体的内容,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实施生命范畴的正能量,现如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也较为关注。初中思想品德不乏实践活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选取社会现象开展体验式的活动。如:结合现如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留守学生问题“”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初中生漠视生命”等,开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调查初中生不良后果的相关事实材料;其次,走访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再次,让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分析事件,总结事件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启发自我对正确生命观的对待;最后,鼓励学生自发的开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宣传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来感悟正确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强化自我的生命教育。
三、层层递进,诱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人的生命存在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四种: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这些形态都是强化学生生命教育的正能量,且是层层递进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其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相融合体现,将生命教育从四个层面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即:生存、与人交往、选择、创新。如:在学习“保护自我”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以现在网络传播的事件为例来引导学生掌握生存的基本措施:自我保护。即:假设就你自己在家,有人称是煤气公司的人让你开门说是检查维修,你会开门吗?你出去玩的时候,陌生人给你东西吃或者给你水喝,你会接受吗?网络QQ好友说需要你帮助,让你去某个地方,你会去吗?其次,开展讨论,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说说自己的做法和原因,让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定的生命意识;再次,笔者出示一些初中生由于不清楚是非,自杀或者受害等系列案件,来让学生对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生命作出相应的选择;最后,以正能量的初中生自强、意志坚强等等事件来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事情,珍爱生命,超越自我,使学生的生命观从自然生命上升到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等,深化生命教育。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促使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性,进而形成一定的健全的人格,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作者: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