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在其中首次提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自此以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权益保障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构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体系是当今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难题之一。
一、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
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25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三分之一,比老一代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相对应的,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着法律意识缺失的现象。
1、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首先跟他本人的法律知识有直接关系。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都是通过社会灌输式的普法教育,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掌握的法律知识有所增加,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法律意识观念,没有改变自身的法律知识结构。2010年全国总工会发布报告当中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愿意投诉并愿意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占45.5%,较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1个百分点。这是进步,但也看出仍有半数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认识不足,缺乏积极主动维权意愿。
2、对法律的信任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缺失还表现在对法律的信任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对守法仅停留在对法的遵守上,并没有掌握运用法的意识。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对法律知识了解的程度有所提升,但运用能力仍较低。比如在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上,虽然政府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但社会类的新闻仍不断在警示我们,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的运用意识不高。
3、权利意识薄弱。权利意识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当其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映。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自身缺乏对权利的认知,更缺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利。当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也希望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但却出现了不知道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或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敢反抗、不知如何去处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权利意识薄弱引起的,从而更显示出其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观点等社会意识的总称,是实现法治的思想条件。新生代农民工日常工作生活中,比如在签约、购物、办证、就业、讨债等法律现象中均存在具体的法律意识内容,因此法律意识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法律意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内容是对现行法律的心理、态度、知识、观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缺失的具体原因,对于提升其法律意识有其重要意义。
1、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缺乏。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中学教育,知识水平有明显提升,但由于77.2%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法律知识教育的高等教育,所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匮乏。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掌握都是通过后来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或自学而来的。全国总工会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尤其是54.7%的人表示希望学习法律知识。这就显示出,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了解法律知识的不足,法律知识的不足也将导致多数问题解决时并不能直接采取法律手段。
2、普法方式和内容滞后。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加强了对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尤其是在重点地区、重点时间段上,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签约、薪资等问题上力度加大。但有的地方普法的方式相对较陈旧单一。其一,普法方式滞后。仅是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对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发放法律宣传资料或传单、横幅标语、设置一些法律知识栏等有限的方式展开普法活动。相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方式明显滞后,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其二,普法内容滞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普法的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能引起其共鸣,尤其是理论宣传与时事、事件相结合,更能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中。
3、法律实施力度欠缺。要想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升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的比例,必须得让新生代农民工看到运用法律手段后的效果。近些年国家出台很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定,但这些法规制度有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落地,是政府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涉及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得到充分实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就会速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也会越来越愿意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可以说,法律实施力度不足,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提升的重要一个原因。
4、相关的法律援助经费缺少。从2003年首个法律援助条例出台,2005年中央首次拨付5000万元专款补助,2006年农民工成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到2012年通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来,每一年司法部门办理的援助案件数量都在递增。这显示出新生代农民工愿意通过法律援助来解决问题了,但有一部分难题却因为法律援助资金的不足而暂缓。如何解决经费短缺、人员不足,使法律援助制度更加完善,这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显然,相关法律援助经费不足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缺失的一个原因。
三、构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体系的措施
法律首先是通过人们的法律意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进入各自的法律角色,确定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方位。所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构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体系迫切重要。
1、普及常用法律知识。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构建提升法律意识体系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普及的内容主要是让其了解常用的实体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何谓触犯法律及其后果。同时还要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了解程序、步骤、时长等具体问题。普及法律知识的途径也应有所创新。首先,在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加入法律知识培训。其次,在新生代农民工所任职的企业加大法律知识培训。第三,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生活场所加大法律知识宣传。第四,在新生代农民工休息的节假日期间加大法律知识宣传。
2、拓宽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了具备网络功能的手机。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50.1%,其中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占比最高,20-29岁的年轻人选择数字阅读占比最高。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之一就是加大网络媒体的运用。除了采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外,政府和社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以及衍生出来的QQ、微信等渠道进行宣传。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之二就是将新生代农民工迫切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通过动漫、动画、图片、照片等方式展示出来,这是作为当前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喜欢也最易接受的方式。
3、改善执法环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执法环境。但从实际情况看,仍存在少数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公的现象,伤害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可。因此,必须要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树立自己的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新生代农民工才会相信能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难题,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遵纪守法,真正树立和提高法律意识。
4、加大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加大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建设,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愿意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并取得成效。虽然目前法律援助经费仍有缺口,保障机制仍在逐步完善,但加大投入和建设已迫在眉睫。首先,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使之能够惠及更多需要援助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次,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的水平和力度,尤其是可以尝试推行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便于新生代农民工及时寻求援助;第三,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尽量做到所有援助对象的问行政管理论文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通过加大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使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去学习法律知识、逐步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作者:康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