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应坚持方向性原则和尊重价值选择多样性相结合,贯彻以人为本和自主性原则相结合,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文化育人,强化机制育人。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而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有效地开展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对于提高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做一些探讨。
一、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①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从而准确把握自己的言行。就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所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整体上是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少数学生甚至没有任何价值信仰。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各高校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②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能否承担起人类精神价值传承的使命,是衡量其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日益激烈,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试图与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目标,青年学生和教师也是他们争取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交锋较量,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各种渗透和威胁,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③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价值自信。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原则当代社会,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原则,才能使得此项任务得以科学有效的展开。
1.坚持方向性原则和尊重价值选择
多样性原则相结合首先,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方向,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性。当今的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也不断深入推进,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交锋,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追求个性化、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导向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上述价值取向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只有承认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才能进行平等有效的对话,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提供交流和引领的平台,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2.贯彻以人为本和自主性原则相结合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④“从价值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价值主体是人,核心理念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亦要将以人为本和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自主选择权,营造出自我教育的环境氛围,使得他们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判断水平,从而积极主动地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唯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进而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⑥价值认同亦是如此,任何价值观的认同都始终伴随着相关利益得失的驱动。只有符合自己的价值认同和利益需要,才能乐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将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肯定、褒奖、赞扬,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否定、制约、冷落、批评。只有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赢而不懈努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新形势下,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思政教育方式非但不能适应高校大学生的时代需要,甚至会使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必须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和优势,使价值观教育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则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从而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优化效果。
三、拓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1.坚持全员育人,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⑦在此指导下,我们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调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局面,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体空间。此外,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需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的结合上想办法,使其形成课堂、校园、社会多位一体的培育平台。在教材使用上,要联系时政热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学科与教师间的合作,采用适合大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例感染人、以方式影响人,将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行自觉统一起来,实现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2.重视实践与行动,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⑧因此,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标准就是具体的社会实践。高校应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高校更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而难,由远及近,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⑨使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发展自我,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3.坚持文化育人,提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最核心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和践行中,理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都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校硬件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以及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尤其是要体现网络教育技术的先进作用,即借助网络新媒体和媒介强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光荣而艰巨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机制育人,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从高校角度而言,要全校上下一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育人的整体规划。使其体现在教育方针、教学内容、学风建设等各个领域,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从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实践机制,长期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这项工作生活化、制度化、常态化。在评价机制方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统一起来,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其自觉的行动,调动起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申忠玲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网址 中国实用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