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管理学视阈下的课表运行管理

[摘要]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入手,查找分析目前管理中存在的教师调停课频繁、课表运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将管理学原理融入并转化为高校课表运行的实际管理之中,从而达到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学;高校;课表;课表运行管理

课表是高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载体。高校如何提高课表的执行效果,取决于对课表运行的有效管理。

一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是指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运用教学管理职能对课表执行过程进行监控的活动,从而达到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有如下特点:(一)严肃性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承担高校实际教学活动的总调度职责。以课表为主要标志的课程调度某种程度带有“法”的意义。这既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客观规律的反应[1]。课表的安排一旦下达给师生,就代表着学校向他们下达了无声的指令,师生根据指令有条不紊地运行,课表运行管理的任何失误,都会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教学事故。因此,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具有严肃性。(二)复杂性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复杂性是由管理机构的多头性、管理内容的广泛性、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的。1.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管理机构主要分校院两级,主要包含学校教务处、后勤管理部门,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和教研室。2.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课表执行情况的反馈及对调课、停课、补课、缺课等方面的管理。3.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对象分两部分:一是,一切课表安排中的物,如课程、场地、设备等;二是,一切课表安排的组织或个人(如学校、教师、学生等)。(三)动态性在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中,由于教师因病、因事等需要改变原课表安排;由于教学设施设备问题(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需改变上课方式和场所;由于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如台风、下雨等),需要停课或改变某些课程(如体育课)的上课场地等等。由于以上情况的变化,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就需要管理者、教师、学生、教室管理员等多方面要素的相互交流,其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执行课表安排。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受管理对象及管理环境等各种要素的影响,处于动态之中,要适时地根据各要素的变化做出反应。(四)服务性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出发点是为了让教师能有序地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松弛有度吸收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既是管理又是服务,服务是管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只讲管理不讲服务不利于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调、停课频繁在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中,为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课表一经排定,就要严格按照课表进行教学,但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学校、老师、班级(学生)调、停课时有发生,在一定限度里,调、停课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高校教师身份的多元化,教师调、停课频繁,调、停课后教师未及时补课或不补课,会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严重的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调、停课频繁的主要原因有:1.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科研成果的考核几乎成了教师晋升的唯一尺度,教学工作政绩如何在其职务晋升中显得微不足道。即使对教学水平的考核也还是流于形式,只看教师工作数量是否饱和,而没有看教学质量的高低[2]。因此,教师会因为经常开展科研工作或参加学术会议而频繁调、停课。2.高校教师的实际困难。教师出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需要在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方面多下功夫;有些教师年老体弱、怀孕、或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需要有较为充足的休息时间。年轻教师孩子较小,需要尽量腾出时间照顾小孩等原因,因此,教师会因为其实际困难频繁调、停课。(二)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在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中,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的情况:首先,课堂“沉默症”,即教师台上讲,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台下面面相觑,或自顾翻书,或作沉思状,心里却想着经商、炒股等。其次,“逃课热”,即为应付课前点名请别人代签到,或上完第一节课就开溜,有的开始露过一面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3]。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的情况影响了学风校风,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方面找原因,主要是:1.课表编排不科学。在编排课表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状况和两堂课之间的教室距离等,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身心疲惫,难以有充沛的精力去上课,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2.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时分配不合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等,弱化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三)课表运行信息不对称课程、时间、教师、班级(学生)、教学场所是课表运行管理的五大要素。课表运行管理过程中,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原有课表安排就会随之改变。要素改变后,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变更后的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会出现课表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教学事故。在课表运行过程中,以下原因容易造成课表运行信息的不对称:1.调、停课信息的传递不及时。课表运行分学校教务处和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两级管理,一旦有调、停课,两级部门会根据相应的职责分别将信息传递给教师、学生、教室管理员三者,缺一不可。未及时传递给其中一方(如学生),就会出现老师在教室里,却没有学生上课的情况。2.教学场所保障信息反馈不及时。运行中教学场所的保障分属多个部门,教室归物业管理部门,机房归学院的机房管理部门,运动场馆归学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水电保障归后勤水电管理部门,实验室由各个学院管理等等。教学场所一旦出现故障(如机房停电)未及时反馈,会造成课程来不及进行调整而无法上课。(四)课表调度受教学设施设备限制在课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教学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需要临时调整其他有同类设施设备的场所供课程继续进行,但却很难找到教学场所的情况。同时,在课表运行管理时会出现多媒体教室使用效率高,多媒体教室资源不足,普通教室的使用效率低,有部分普通教室闲置的局面。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1.随着高校扩招,众多高校在校学生数增加,高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显得十分紧张。2.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场所的需求增加,对普通教室的需求减少,但如果要将普通教室改造成多媒体教室时,又会面临学校资金不足、改造后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习教室减少的情况。

三运用管理学原理提升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水平

(一)推行目标管理,增强管理针对性“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好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1.重视人的因素,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分目标,明确权、责、利;3.重视成果,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4]。针对课表运行管理的内涵,推行目标管理时要做到如下几方面:1.以教学质量为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总目标。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是高校教学活动运行的指挥棒,是高校教学秩序运行的保证,高校课表运行管理要以教学质量为总目标。2.建立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分目标体系。在明确教学质量这一总目标后,需针对高校课表运行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进行目标细分。如,教务处的目标是统筹协调全校课表运行管理;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目标是做好本院的课表运行管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目标是做好教学设施的保障维护工作;各级课务管理人员的目标是提高课表运行管理水平,合理配置教学设施设备,激发师生能动性。建立分目标,有利于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职责。3.组织实施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各级目标,及时纠偏。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各部门及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监控实施时是否偏离目标,如与目标偏离应及时纠正。4.定期评审。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每学期结束后,应对一学期来高校课表运行管理进行全面梳理和评审。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如统计一学期的调、停课情况,分析调、停课原因及审批是否规范等;可以通过开座谈会或问卷,了解师生对一学期来课表安排情况及所使用教室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后勤管理部门了解一学期来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以上评审,对高校课表运行管理进行总结和改进,便于在下一学期进行改进。(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课务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5]。高校课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课务管理队伍承担着高校课表编排、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重要任务,是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重要人力资源,起着保证课表运行管理顺利实施的作用。要通过加强课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课表运行管理水平。1.强化高校课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要求课务管理人员进行课表运行管理时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因素并妥善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6];要熟知课表运行管理流程,夯实教学质量基础。2.加强业务培训、交流,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素质。课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等知识,同时还需要长期的管理实践作积累,学校要为课务管理队伍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通过培训、交流提高课务管理人员素质。3.完善激励机制,稳定课务管理队伍。学校要高度重视课务管理工作,充分认识课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课务管理队伍是高校诸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于优秀的课务管理人员的评奖、评优、晋升给予政策倾斜,形成人人争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三)优化资源配置,盘活有限教学资源管理学认为:每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尽管在数量、质量、种类上都不尽相同,但一定是有限的。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将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7]。教学设施设备是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教学资源和物质基础,在全校有限的教学设施设备制约下,需要科学合理优化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提升课表运行管理水平,以教学设施设备保障教学,以合理配置提高利用率。1.精心规划,合理排课。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排课前要进行精心地规划,首先,根据开课计划预测教学设施设备的预计总使用率和各学院的预计使用率,然后根据预计使用率将各类型教学设施设备分配给各学院,同时确定各类课程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先后顺序(如多媒体教室紧张时,排在前面的课程先使用,多媒体教室全部使用后,剩下的课程安排在普通教室),最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排课,通过排课给课表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管理环境。2.及时反馈,加强维护。建立各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的巡查和报修制度,课表运行过程中,通过各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员的日常巡查,师生日常使用各教学设施设备的反馈情况,及时将各教学设施设备的损坏情况反馈给维修部门,由维修部门在非上课时段及时维护,从而保障课表的正常运行。3.规范教学设施设备借用管理。教学设施设备不仅作为上课使用,也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的业余时间需要借用教室开展活动、自习等,要通过规范教学设施设备借用管理,满足学生需求,明确借用责任,使教学设施设备更合理地配置,同时又不影响课表运行。(四)完善制度设计,推进规范管理在现代管理中,制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纪律或规矩。它能够对相关行为作出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任何一个部门倘若缺乏制度,势必会像一盘散沙一样,执行不力。以制度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的发号施令更有力度,执行起来也更有效率[8]。完善高校课表运行管理制度设计,要把握整体性,以建立和谐有序、运行顺畅的教学秩序为目标;要突出针对性,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一事一主体;要注重操作性,使制度实用、好用、管用;立足实效性,坚持原则,严格按制度办事。在课表运行管理中,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1.调、停课管理制度。调、停课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为了稳定日常的教学秩序,制度需明确规定凡是调、停课必须严格进行审批,明确审批流程,严格控制每学期的调课比例,调、停课需有正当充分的原因并附相关证明,调、停课后必须将所缺课程补齐。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制定听课制度、督导组工作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全方位监控课表在实际运行中的状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3.课表运行管理应急制度。课表运行管理中会遇到应急事件,需制定应急制度,制度中要有重要应急预案,涉及的师生比较多,如大型的社会考试、全校性运动会等对教学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活动;要有严重应急预案,如SARS疫情、甲型H1N1流感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教学影响范围大的紧急状态[9]。通过制定应急制度,指导学校在突发情况下做好课表的运行管理。(五)关注管理伦理,加强师德建设道德与社会责任是管理伦理研究的内容。组织及其成员、管理对象在实现其目标时,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符合,同时,应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10]。针对高校课表运行管理过程中教师调、停课频繁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关注管理伦理,以师德建设为抓手,让教师从原有的“让我教”的被动式教学理念转变成“我要教”的主动式教学理念:1.高校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师德标兵的良好氛围。2.通过氛围强化的师德意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使教师能自觉接受并重视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六)运用马斯洛理论,注重人文关怀制度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提高管理的效率,自我管理可提升管理的主动性。但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是多样性的,马斯洛认为人主要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或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如果只靠制度和自我管理来进行管理,而忽视了人的需要,那么其管理将陷入条条框框之中,失去活力。因此,在管理中管理者要尽量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被管理者以人文关怀,满足其需要。师生是高校课表运行管理的对象。在进行管理时应运用马斯洛理论,给予师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在进行课表运行管理时,课务管理人员发现教师因个人实际困难而频繁调、停课时,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具体困难,与教师进行交流,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如调整到适合该教师的时段、场地,调换教学任务等。并且要将该老师的困难进行记录,在进行下一学期的课表编排时,提前安排该教师的课程,将困难前置解决。课务管理人员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课表。查找是否是因为学生课表不够科学;查找是否是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找出实际原因后要及时调整课表或调整教学计划。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课表运行管理中,真正做到“用心管理,用情感人”,充分激发师生能动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升管理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素萍,李军华.论以课表为主要标志的教学运行管理[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4):78.

[2]康慧.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文教资料,2007(11):11-13.

[3]程淑华.高校课堂“沉默症”与“逃课热”攻克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94-96.

[4]程敬宝.占胜.刘祥凤.管理学原理与实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60-64.

[5]许亚芹.刘荣波.张国军.实用管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8.(12):44-45.

[6]林超.基于教学质量的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78-81.

[7]芮明杰.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2-24.

[8]李向峰.从零开始学点管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2):215.

[9]王瑞云.侯文龙.周铁军.高校调停课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旅游农业论文成人教育,2010(12):44-45.

[10]申文波.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10(1):9-10.

作者:林超 单位:集美大学教务处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管理学视阈下的课表运行管理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72221.html

    相关专题:论文网 中国律师杂志订阅


    上一篇:问题分析会计审计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