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简析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

教师掌握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力量。他们作为传道授业者,在传播现代文明和技术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和教育作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作风作为学校的灵魂所在,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的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①。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无论在教学或科研水平上都呈现出了整体上升的趋势。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重授业轻传道

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知识技术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个人道德品性的培养和塑造。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却不闻不问。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没有给予及时的批评和引导,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重科研轻教学

教师职称的高低是影响教师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科研水平和成果成为了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在切身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教师都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而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被忽视,甚至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对待教学任务。

三、重利益轻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了校园中。有些教师在利益的诱惑下常常忘记作为教师的职责,不安心教学工作,把校外兼职、经营投资作为了工作的重心。

四、重名利轻道德

近年来,高校频频爆出教师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术功利、科研态度不端正、缺乏严谨的学术作风等等直接损害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也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滞后的原因,既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是社会管理和体制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利益主义得到了膨胀,“经济人”的角色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教书育人”不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目标,更多的教师则把利益获取当作了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兼商”或者“弃教兼商”的现象在各高校中频频出现。并且,由于目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师风师德规范,学校也无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另外,整个社会也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重功利轻教学”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目前高校评聘制度的不完善也对师风师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对于教师的聘用,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学历、科研能力等,对于道德修养、品质等往往被忽视。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学术科研成果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缺少对教师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的考察。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向自身的科研、学术倾斜,师德师风必然出现弱化的趋势。“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②,师风师德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当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首先,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论在行为作风或言谈举止上,都要为学生作出正确的示范。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自觉克服和抵制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第二,加强领导,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高校要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忽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要意识到师德师风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明确职责,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从思想深入强化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同感。另外,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道德和作风进行改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逐渐使外在的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我约束。第三,加强对青年教师师风师德的建设。随着70、80后青年教师进入校园加入教师队伍,他们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师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并且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更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由于刚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对自身的职责定位和认知难免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出现失衡和偏差,这些一旦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将会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总之,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无论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或是整个中华民族质量的提升,师德师风的影响是深刻和长久的。

参考文献:

[1]陈国成,刘金阳,杨昕.《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第7期.

[2]林孟涛.《高校师德弱化成因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解茹玉,许玮玮《.关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注释:

①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医学期刊投稿德师风建设绉仪”.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年第3期,第202-204页.

②石斌之.“围绕中心深化改革从严治教政治学风”.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作者:周文静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简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70898.html

    相关专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局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