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应从教材、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切实的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相关方案的规定,全面落实了200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新方案。在新方案中,将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新方案的贯彻实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科学,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也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先进性,对于实现和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把握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基础”课教材是由中央审定、国内知名专家辛苦编写而成,凝聚了专家学者的心力,在国内属最高水平的教材。教师要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需要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充分发挥好这本优秀教材的作用。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依托和载体,它承载了教学的思想、目的、内容等等。通常,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逻辑有直接性的联系。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而生成,如果偏离教材内容编写的体系和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变动,则会使教材设计的初衷不能达到,教学体系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教学内容应当是在对教材内容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一种超越和升华,而不是依据“基础”课的书本内容照本宣科。再者,由于教师上课风格不一,所以,教材在进入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解读,赋予教学知识点鲜活的生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其能接纳所教授的知识点并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并不只是对教材内容简单的复制,而是对教材内容设计加工生成的成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课教师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把大纲作为标准,统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清苦,提炼教材内容,为达到教学实效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基础”课的教学有没有实效性,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系统性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路径。除此之外,要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二者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教师需要主导烘托课堂的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蕴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维、情感与心灵的交流、共识与疏通,在师生之间能够达到共境共情、交互作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的不幸和多么不公正的待遇,都不能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教学中传递或发泄于学生,以致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所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我们的课堂氛围是轻松自如、融洽和谐的。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基础”课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的教师既要主导自己的情绪,又要掌控学生和课堂的情绪,营造一种轻松、愉快与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学关系中,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教育,既需要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又需要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得到发挥,首先,要做到的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问题、接受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主导知识科学性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倾向,帮助学生对当下一些社会价值观进行理性分析、科学的判断和正确选择;第三,在学习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基础”课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三、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把握好正面教育与负面剖析相结合
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教法:一是这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也为了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一些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只字不提,仅对学生展示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只进行正面教育。殊不知,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都是可以及时知晓的。当前,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联网,可某些网站出于某种目的,专以揭露人性的丑恶和曝光社会的阴暗面为主。这些负面的社会问题,也时常成为学生谈论的焦点问题。因此,如果教师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而只是一味地从正面展示宣讲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会使学生当然地认为“基础”课的说教是虚伪的,是远离现实且枯燥乏味的,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二是由于个别教师自身存在对社会的诸多不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现实问题进行过多的“揭丑”,并且找出各种证据来过分地渲染和夸大社会的负面现象,认为这就是“科学”、这就是“唯实”。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这些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需要去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在教学中对负面现象过多地“揭丑”,又不对学生进行分析和正面的引导,这种教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只会弊大于利。学生会对人生失去信心,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会质疑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与“基础”课设置的初衷是相悖的,也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在“基础”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持有坚定不移和坚信不疑的态度。一是在“基础”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领悟并实现人生的价值,让学生明白何谓真善美、何谓假恶丑,同时还要树立法制观念,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二是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全面准确地宣讲,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国家政治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既是将来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要推卸避而不谈,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使其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得以澄清。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白,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持续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基础”课具有政治性与思想性鲜明、理论性较强、实践性突出的特征。所以,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且与其他课程相较而言,“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环节更有难度也更为特殊。在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根据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教师应当贯彻“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准则。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理论课教学,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获取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辅助完成理论教学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不同的时间形式,丰富时间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进教材、进课堂,更深深进入学生的头脑。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基础”课的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强调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通过不同主题实践活动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通俗易懂。在“基础”课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理论教学中需要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相关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的感悟到“基础”课的内涵实质,达到教学实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项目化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参与意识,以“精彩案例鉴赏”、“模拟社会情境”、“社会调查”、“活动主题”等实践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的、有意识地去关注并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从而加深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注重理论运用,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实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最终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效果。
五、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把握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长期以来,“基础”课的教学方法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说教式”或“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法最为典型。诚然,讲授法对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有其特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法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接受真情实感的教育,但是如果长时间单一的使用讲授法,忽略了学生的听课规律,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发挥“基础”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政治、经济、文化都日趋开放的今天,要让“基础”课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工夫,找到符合教学内容要求、满足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手段上,为了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知识的可接受性,满足学生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感与形象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为了避免教学不再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并通过启发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境下,获得人生与社会的启示。综上所述,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应从教材、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下工夫,才能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聆,雷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4).
[2]易锦,宾平.基于空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8).
[3]杨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科学转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4]高军,候全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5]王艳辉,沃金雁,周彩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4(23).
[6]孙玉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高效农业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3).
[7]侯平安.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作者:陈娟娟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 马路天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