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及待处理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常常被忽视其存在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一问题。根源就是由于它的构造过于表面化,过于笼统。它的构成是国家行政命令下的颁布成立的结果。一个企业自上而下从领导到员工,都不会真正认识它的职责和作用,也并未充分重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感受到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这就出现了一些企业甚至撤销合并审计部门,减免内审人员岗位。从而导致很多专业审计人员被并入财务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甚至少数企业领导还一度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威胁自己管理的异己力量。
2.内部审计机制依然无法独立运行。企业如何加强纪律约束以及规范化,这些都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它的正常运行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能够完善建造更为客观真实的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机制的独立性可以影响到它的监督监控,鉴定鉴证及客观评价企业机制的能效性发挥。因此,培养它的独立性是相当重要的。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及灵魂性内容就是它能够独立于企业机制之外自行起到监督管理和提升的作用。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客观性,忠诚性。审计对象的具体形式、方式方法、以及技术的现代性和不受干涉和影响这些都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审计工作的质量及规避风险的成效性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3.内部审计风险性的客观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现代企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权责明确。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多层次、多环节之间,从而形成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界乎其间,起着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与评价作用。这样,企业所有者对聘任经理,以及经理对所属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就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接受的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未能发现重大错弊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因而,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4.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直接导致本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高低。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实务经验以及本身所具备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都能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主要原因就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以至于降低企业经营效率。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道德风险较高,这使得我国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5.审计信息化水平低。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较晚,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素质较低,领导层对信息化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审计电子信息处理的工作能力较弱。同时,针对我国企业特有的审计风险控制模式,相应的审计软件的开发尚不完善,而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得到广泛发展和普及,两者的发展不平衡必然影响和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从定性定位方面到到体制机制特点以及方法方式等,都没有切合实际体现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经济体系发展需要。所以加强晚上内部审计机制刻不容缓,应注重方位、领域、质量的宽泛性发展,相应的就需要我们采用针对性的配套设施,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完善该机制。当前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使内审走上依法审计的道路,降低审计风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期将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个具体准则,连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
2.努力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契合的审计模式为了有效制约运作机制,并贴合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现状,内部审计必须加大力度对内部管理进行监督调控,进行规范性的审计监督,这就需要企业设置一个地位独立不受影响制约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规范监控及客观监督运营商的作用。当前的企业制度注重以人为本,是以企业法人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要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达到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职责和责任,就必须强调产权主体的归属,产权监督体制也就应运而生,内部审计工作听命于产权主体,工作责任及目标是产权主体的利益扩大化,彰显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大力加强审计力度。现代企业制度体现在公司就是当前公司普遍运用的管理制度。《公司法》展现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以法人治理作为其重要特征和内容。公司高管的构成为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所构成的组织框架。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建议采用由董事会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组织模式,因为管理层面管理对象较少,地位跳跃性大,也就加强了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理想的模式目前是现代企业推崇和努力追求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最佳状态。
3.注意审计工作方向的两个转变。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一直被视为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一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其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它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而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4.不断加强学习力度,使得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首先是业务水平,审计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影响审计质量和风险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独立审计准则,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评价,这些都会加大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智能农业论文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作者:黄舒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