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研究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提供的2012年全国乘用车上牌登记数据(即实际销量)。研究的尺度为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研究所涉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乘用车数据。2012年全国乘用车上牌注册量为1308.49万辆,其中国产乘用车1204.88万辆,进口乘用车103.61万辆。由于本文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各省区内占市场绝大多数的国产乘用车数量(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因此在下文分析中剔除纯进口的乘用车。1.2研究方法1.2.1集中度。本研究借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简称HHI),也被称为集中度指数,来衡量各省的乘用车市场品牌集中程度。HHI计算公式为:Hj=∑ni=1(Qij/Tj)2(1)式中:Hj为j省的乘用车市场集中度;Qij为制造商i的乘用车在j省的乘用车总登记数量;Tj为j省内所有乘用车登记总数;n表示乘用车制造商总数。若某省内只销售一种制造商所生产的乘用车,则Hj值为1;若各省内所有制造商乘用车的数量相等,则H值为1/n,因此H值的取值范围为1/n—1之间。集中度H的值越大,说明该省区内的乘用车市场越不均衡,更集中于省区内的一个或几个大的乘用车制造商。1.2.2区位商。本研究借鉴地理学研究中经典的区位商的方法,计算各个省区内某制造商所产乘用车的市场占有比例相对于其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拟合该制造商乘用车在各省区市场占有率的空间分异,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一般而言,区位商大于1,表示该乘用车厂商在该省的市场占有率要高于该制造商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区位商的值越高,说明该制造商所产乘用车在该省区内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也间接表明该制造商在该省区的乘用车市场中,获得相对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这一指标能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某乘用车制造商在各个省区的市场占有状况。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LQi=Qij/TjQi/T(2)式中:LQi表示制造商i所产乘用车的市场区位商;Qij和Tj同公式(1)中的意义相同;Qi表示制造商i在全国的乘用车样本数;T表示全国范围内的乘用车样本总数。利用ArcGIS9.3软件,以各省区为空间分析单元,制作各省区内各制造商乘用车的市场集中度和区位商分布图,从而直观有效地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了解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布局。

2各省区乘用车市场总体分异特征

2.1乘用车市场总体数量特征2012年,全国范围内合资及自主品牌乘用车上牌登记总数为1204.88万辆。在全国乘用车登记总量中,合资乘用车数量占登记总量的72.81%,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为27.19%。可见就全国乘用车消费市场而言,合资品牌乘用车获得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按照乘用车登记总量的制造商排序前10位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神龙汽车、长城汽车。可见,合资乘用车占绝对的主力,排名前9位的制造商均属于合资品牌,而本土自主品牌制造商仅有长城汽车上榜。尽管多年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制造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汽车产销规模上均实现了迅速扩张,但至今在销售规模上还与合资品牌乘用车具有较大差距。省域的乘用车消费市场格局,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如表1所示,各个省区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前三位几乎都是合资品牌,尤其集中在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几大合资乘用车制造商。根据各个省区内乘用车登记总量(表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图1),全国2012年乘用车销量最多的省区为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上与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因此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总体上看,乘用车销量呈现出沿海最高、西部最低的格局特点。2.2各省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分异规律集中度指数能够反映出各省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品牌集中状况,即省内的乘用车消费是更倾向于集中在某几个大品牌还是更倾向于多个品牌。集中度指数越高,表明该省的乘用车市场更倾向于认可某一个或某几个大的乘用车制造商,反之,则表明该省乘用车市场趋向于被多个制造商共同占有,且各品牌的市场份额更趋向于平均分布。如图2所示,各省的乘用车市场集中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具体表现在,集中度最高的2个省市分别为上海市和吉林省,分别为0.1355和0.0984,而这2个省区分别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总部所在地,表明这两大汽车制造商对其总部所在的本地市场具有份额上的绝对优势,从而使得这2个省份集中度较高。此外,乘用车市场集中度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即存在几个集中度高值区,包括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和海南省。不难发现,集中度较高的省区均为汽车工业基础较好的省区,或者是这些省区的相邻省区。结合表1可知,这些省份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本省区或临近省区生产的乘用车品牌,如长三角地区更倾向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东北地区则更倾向于集中在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和天津一汽在湖北和天津分别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说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空间集聚,且消费市场的空间集聚,与汽车产业的集群的关系密不可分。

3基于制造商的区位商特征分析

由于各个制造商在生产规模、销售渠道、发展历史、市场认可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乘用车品牌之间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上往往差异巨大,彼此对比不能说明全部的规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形成市场的重新划分,加之各乘用车制造商往往会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这就决定其空间发展战略必然存在差异。以省区为研究尺度,对各制造商的市场占有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各制造商在各省区的市场占有率的差异,并总结不同类型制造商之间在市场占有及选择上的规律,对深入认识乘用车消费市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区位商这一指标能反映出某乘用车制造商相对于自身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在哪些省区具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不仅能反映出其市场分异,亦是其空间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根据各乘用车制造商的销量、影响力以及代表性,本文选择了车系较为齐全的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4个合资品牌制造商以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汽车2个自主品牌制造商,对各自的区位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图2),发现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在汽车产业布局的影响下,有以下空间规律。3.1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互补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这两个典型的乘用车合资制造商为例,二者虽然各自独立,拥有各自的营销渠道,但二者的国外合作方都是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就决定了二者在制定市场空间拓展战略时存在协同,彼此之间会尽量避免直接竞争,而是占领各自的市场空间,因此二者的市场空间体现出互补性特征。如图3a和图3b所示,一汽大众市场占有率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及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和福建等省份,尤其是吉林省。而上海大众的区位商高值区则表现出另外的特点,相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山西、陕西、甘肃、重庆、云南和新疆。不难发现,二者的乘用车消费市场,根据其制造商区位的不同,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而二者的区位商高值区几乎包含了中国绝大多数省区,这也体现出大众公司在全国层面消费市场的空间布局战略和意图。3.2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合资品牌市场区位商的高值区更多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省区(图3),这表明相对于其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合资品牌在这些区域具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自主品牌制造商,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汽车为例,区位商高值区则更多的出现在中西部的相对欠发达省区(图3e和图3f),表明这些省区内自主品牌乘用车获得了相对更多的市场。这种明显的空间分异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合资品牌乘用车在中国发展历史较早,具有生产规模大、价格较高、品牌认可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其重要市场自然更多地偏向于消费能力更强的沿海发达省区。这就决定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制造商在东部沿海地区会相对难以打开市场,尤其是高端乘用车市场,市场竞争促使其更多地争夺合资制造商控制力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的乘用车市场,从而形成了目前的消费市场空间。3.3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本研究所指的一级市场,指的是各品牌市场区位商最高的省区,即在各一级市场中,该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最高。通过对各品牌乘用车的产地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合资品牌乘用车的一级市场体现出明显的总部效应,即合资品牌乘用车产地所在省份及其周边省份往往是其一级市场,具有更高的市场区位商,在省区市场上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如一汽大众总部所在的吉林省,上海大众总部所在的上海市,上海通用总部所在的上海市及相邻的江苏省,东风日产总部所在的广东省和邻近的海南省。这表明合资制造商在总部所在地及周边省份的市场占有率更高,市场影响力更大。这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合资品牌制造商经过在当地多年的发展,在本地形成了更高的知名度和认可程度,因此更受本地消费者青睐;第二,乘用车在本地就近销售,将会极大地减少其从出厂至销售网点间的物流成本,有利于形成价格优势,而这一点往往对销量和市场份额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由于各合资制造商对本企业员工购买本品牌汽车提供可观的优惠,激发了企业内部职工及其亲友的购车热情,进一步增加了本地消费者对本地合资乘用车的购买意愿。这对于自主品牌制造商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布局具有借鉴意义。

4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取各乘用车消费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分析了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的集聚情况和空间格局,结果发现:第一,乘用车消费市场品牌集中度存在明显分异并表现出地带性。上海市和吉林省的集中度最高,汽车工业基础较好的省区及其邻近省区的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往往较高,这些省区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本地或邻近省区的乘用车品牌。第二,乘用车消费市场的空间格局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在:①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互补。这源自于同一品牌对于其合作者之间,往往在市场选择上具有协同性。②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省际市场空间差异显著。合资品牌倾向于在沿海发达省区占有更大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则往往在内陆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占有更大市场份额。这种对省域市场空间的划分,是二者竞争的必然结果。③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这可能归因于合资品牌在本地市场知名度和认可程度高,物流成本低产生了价格优势,以及对本企业职工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本地消费等原因。中国省域乘用车市场规模和销量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呈现出沿海向内陆的梯度递减的规律,这与中国的经济格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其形成可能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品牌认可程度等方面,但经济因素是核心因子。另一方面,各品牌乘用车的省区消费市场空间格局则说明省区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和状况对各省区自身及相邻省区的乘用车消费市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在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通用等合资乘用车品牌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地理学所强调的距离衰减规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空间距离对企业战略决策仍然发挥着作用。各制造商对于邻近市场的尽力掌控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省区层面消费市场的空间集聚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论断。因而,影响本地区汽车市场和销售状况的因素中也应该考虑到本地区或邻近区域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换言之,汽车产业的合理布局会对本地区及邻近区域的汽车销售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这对于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具体消费市场分布格局规律的认知,理应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研究范畴之一,也更容易体现出学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在未来的研究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的研究结论,反映了真实的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汽车市场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但本研究仅仅是省区层面的分析,研究尺度仍然较大,尚需结合更为细化的数据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洞悉更为深入和多样的规律。此外,本研究只是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通过收集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有机农业论文

作者:谢春岩 刘大千 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69577.html

    相关专题:代写作文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上一篇:机械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