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有机哲学。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以有机整体概念而非个人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出发,强调人与自然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是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根底上是彻底生态的,这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批判,也体现在大力倡导的惜物主义而非反生态消费主义理念的推崇,同时也为我们规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陷阱、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诸多启示。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念;资本主义;现实意义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从分析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入手,结合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融合中国传统智慧哲学的有机理念,正式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他的弟子菲利普.克莱顿于2105年出版了《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模式是生态灾难产生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生态灾难,“有机马克思主义”可以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指导,是世界免受资本主义破坏的主要希望所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日益凸显,这种“披着羊皮的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资本主义国家一如既往的大肆追求高额利润而无视环境恶化,把本已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推向风口浪尖。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并提出“回到马克思”,以此发展生有机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敲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生态丧钟’”,阐发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来重新规划和恢复生态发展,并以此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发展重要性的意识。可以说,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生态的。在共同利益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否定“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认知原则,认为基于不同制度下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根本上都是“人类中心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点,应该以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作为根本的利益准则。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此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并给予肯定,对马克思著作中的生态思想作了高度评价,“一些环境评论员当然可以坚持认为马克思只是单一的相信人类对自然地斗争,因此人类中心主义是非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从源头上对生态罪行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马克思具有深刻的生态洞察力和社会主义生态学者的开拓见解性,这些证据从根本上驳斥了对马克思的这些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视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追求。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大自然自始至终对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不计后果的破坏环境使得自然开始频频报复人类。化学燃料的滥用、汽车尾气的肆意排放使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人类的家园逐渐被淹没。此外,人类用于保卫自己的核武器也使得土地寸草不生,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使自然“不再沉默”。“如果我们这个物种和其他所有物种想继续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和繁荣的话,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迫切需要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生态文明理论的创立者,更是这种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柯布博士很早就认识到生态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并指出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于1972年发表生态哲学名著《是否太晚?》呼吁人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并从后现代性的视野探讨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柯布将“生态文明”视为自己最大的理论关注点。深受这种生态理念的影响,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强调要优先发展生态文明,他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就要求在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质而非量,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过快或者过慢的发展都是不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
二、基于有机整体主义的生态理念
有机整体主义将宇宙间万事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事物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整个世界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有机共同体。有机整体主义强调人类不是独立于世间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譬如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割裂了这种相互间的依赖性就可能导致事物之间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国家日益矛盾的经济体制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在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而现在生态恶化俨然成为阻碍其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正是基于有机整体主义所倡导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原则,强调自然与人合二为一、不分彼此。那么这种生态理念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和谐生态。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主宰”这个词充斥着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成为困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利因素。原始和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在缺少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经验的时候只能靠天吃饭,自然主宰人类。而现代化的新时期,人类在科技领先的同时开始尝试着主宰自然,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画上一道界限,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状态最终演变为人与自然关系愈加的紧张和复杂。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正是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为一种稳定的、包容的和谐生态关系。人类在发展生产和处理问题上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自然的利益,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促进人类进步的绝对因素。但是我们失望的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社会时期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肆意破坏环境,他们其实也知道环境一旦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所以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关系转嫁到其他发展落后的国家。在那里建厂生产,以他国家的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来使自己成为受益者。所以马克思是在资本论中说道“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时至今日,这些国家依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经济发展缓慢,环境破坏严重。资本主义在全球扮演了“不受欢迎的帝国主义角色”,借助经济全球化,它们肆无忌惮地剥削发展中国家,“几乎毫不关心他们的福利”。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公正的反生态的社会制度。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向世间宣扬它们的公平其实是“并不公平”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制度“不仅制造了大量的不公平和不义”,而且“摧毁了全球的环境”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主义是反生态的,因为这种制度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生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强调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在享受环境给予的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相应的保护环境的义务。此外,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观念,但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对生态毁灭性的破坏,认为全球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霸权发展,使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赞赏中国等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对于全球生态的恢复所做的贡献,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下足了功夫。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将“三北”防护林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其规模和速度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绿色生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认为绿色生态是今后普遍性发展的趋势,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真正实现生态的绿色发展。二十世纪初,塑料袋的普及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成为恐怖的“白色垃圾”。这种塑料袋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埋藏在土里几百年不被分解,造成土壤养分减少和农作物减产等严重后果。中国对这种塑料袋实行生产技术改进并最终研制出易于被分解的塑料袋,同时规定塑料袋的“有偿使用”。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以电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烧油型的交通工具,这种电能动力绿色无污染而且价格便宜,它的使用也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基于这种绿色生态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环保无污染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就会问鼎于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的稳定发展。
三、现实意义
区别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处理当代生态危机提供新思路。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呼唤生态革命和生态启蒙等方面与生态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度的相似性,但又不等同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病根”,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影响生态因素方面分析的更为全面,它认为制度因素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否则无法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也存在着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处理生态危机、保持生态稳定方面倡导了一种新思想,认为当前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把握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多种角度构想生态恢复的可能性并提出建设性方案。此外,有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点是强调地域生态的特殊性,主张具体环境问题具体分析。为有效应对全球灾难、发展新的文明形态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设想。克莱顿认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政治变革成为一种可能性,他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中写到“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环境灾难将会提供所需要的催化剂”当人类文明走到尽头的时候,那些当权者已经无法躲避这一在灾难,全球危机有可能使那些当权者展示出更高尚的一面,他们就会放下自己的政治夙愿、改变自己的看法,为了地球上人类的生存而运用它们的财富和影响力。这时候,全世界的政治意识形态不再对立,人们摒弃政治分歧和经济利益而和平的探讨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给予行之有效的启示。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念的整体性和特殊性,中国将特色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一系列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措施。针对善西北特殊的生态环境,全国人民大力治沙、植树种草,使西北生态焕然一新。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刻提醒生态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特意登上黑瞎子岛,并指出“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并在探索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世界各国在处理经济建绿色农业论文设与生态发展关系上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者:王欣超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