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指的是在跨国转移某一物品产权的过程中,会对经济、生态、生产和消费等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相应的各资源要素在这一物品转移的过程中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些代价之和就是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交易、生产以及环境等成本产生于国际贸易当中,这些因素构成的子系统具有动态开放性。在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比较优势作为动因产生于国际贸易当中,而比较成本优势是比较优势应用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那么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一个国家的参与要想拥有比较优势作为基础,必须对“全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应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全成本;比较优势;比较成本优势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以及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了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研究,并指出在对比较优势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全成本拥有一定的基础性地位。本文在积极进行国际贸易的全成本问题分析过程中,希望有助于我国相关人员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含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从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当中的动因、比较成本优势是比较优势的本质两个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展开了比较优势的塑造应以全成本为基础研究。
一、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概述
在国际贸易开展中,土地、资源以及劳动等是生产外贸产品的重要基础,并将由此将引出一系列的成本问题,其中包括地租、损耗以及人员工资等;在进行外贸产品交易的过程中也将产生各项成本,包括履行并签订某项合同、处理争议和索赔等。在约束贸易参与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贸易制度,将相对稳定的预期提供给交易双方;当代际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对外贸产品产生了一定约束时,交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这其中包括不同资源进口储备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税费等。总体来看,劳动、土地以及资本等各项传统要素的使用和消耗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的贸易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新兴的相关要素,比如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成本,贸易代价不光体现在传统要素上,同时也体现在新兴要素中。生产成本是传统要素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代价,而交易成本则是制度要素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代价,环境成本是生态环境要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代价。国际贸易全成本含义的产生是建立在成本越来越广义化的背景下的,其内涵为:在跨国转移某一物品的产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国际贸易过程,并对双方经济、生态、当地人类生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就是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在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首先,全成本的本质是对机会成本进行合成,就是针对各个要素来讲,如经济和生态以及生产和消费等,贸易代价产生于广义要素的消费和使用当中;其次,动态的开发系统是全成本的一大特点,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以及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成本系统中不同种类的成本会在地位上发生一定的转变,与此同时,其他的稀缺要素会相应产生,在某一时刻可以被融入到部分新的成本项目当中;最后,在当今这个阶段,子系统在全成本当中通常情况下包含环境、交易以及代际成本等。
二、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当中的动因。在对国际贸易以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国际分工和贸易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致力于分析由此产生的原因以及将造成的后果。从始至终产生的理论包含多种,如重商主义、新古典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发展中,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健全的系统。“比较优势”最早被提出是在19世纪初,从此以后,在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将其作为基础来展开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分工的分析。新贸易理论产生于21世纪,其其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经济事务展开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企业等微观的层面出发,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同时在这一理论应用中,人们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当中,企业当中的组织选择、契约体系质量以及企业异质性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在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基本动因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当中的体现为低成本和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学者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竞争优势的基础为比较优势,同时竞争优势应用的过程中,比较优势也是其重要的必要性条件。将大量的其他因素融入到“钻石模型”当中去以后,就可以形成相关广义的比较优势,这就是竞争优势,比如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理论在产品和公司中的体现,分工以及贸易决策中的交易成本的功能是贸易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充分证明了促进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基本动力就是比较优势。现阶段,相关研究领域针对用新贸易理论取代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在积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在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可以融入新贸易理论,深入挖掘比较优势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应用。在对国际贸易动因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解读的过程中,“比较优势”这一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拥有广泛的外延以及深刻的内涵,其吸纳力相对开发,思想力也更加深邃。在对经济学说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是其是“比较优势”这一理论产生的关键时期,而国际贸易理论在不同时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索。正因为如此,不管是规模经济还是禀赋优势,都属于比较优势,而这些优势仅仅是拥有不同的来源以及不同的类型而已。2.比较成本优势是比较优势的本质。多年来,研究学者们对有关国际贸易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入,研究中发现,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其中包括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以及市场结构因素等。本文在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供给因素作为重要的动因对国际贸易有一定决定性的因素,而成本则是供给因素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在对供给因素进行研究的发展中,同时推动了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演进。而在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而国际贸易理论的脉络几乎是沿着供给因素的研究而发展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相关研究人员忽视了需求因素,而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客观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由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因此,经济学家在展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遵守这一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选择方法论。例如,在海森堡测不准定理当中,物理量在微观粒子当中,无法在同一时间内产生明确的数值[8]。因此,在确定国际贸易动因的过程中,要想对需求以及供给两方面因素进行同时的应用,从而促使均衡性在其间得以产生是无法实现的,也就失去了实际的经济意义。鉴于此中情况,假设变化不产生于需求方面的因素当中,此时专门对供给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这一过程中应用的方法论更加具有经济学意义。其次,在分析成本的过程中,可以对比较优势的本质以及深刻的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更有效的对国际贸易动因进行揭示。实际上,在研究比较优势的多种方法当中,几乎都是建立在成本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无论市场结构是处于非完全竞争还是完全竞争的状况下,多种因素会影响成本,比如技术条件、规模经济等,从而促使比较优势得以形成和产生。由此可见,比较成本优势就是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在不同时期当中,要想促使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形成比较优势,必须对比较成本分析进行应用,从而对贸易以及国际分工的动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比较优势的塑造应以全成本为基础
经济学在对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主要以实现最大化产出为目的;并且研究当产出相同时,如何使成本最小化。对全部的成本进行有效计算就是追求利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针对国际贸易来讲,稀缺要素包含多种类型,如生态环境、制度等,机会成本的产生建立在消耗这些要素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对“比较优势”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元成本语境以及多种要素框架进行应用。内生活生态环境和制度等要素,将其放置于同传统要素相同的位置上,此时将环境、交易以及代际成本等内容纳入到生产成本中,就可以对“全成本”概念进行构建。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以上“全成本”中涉及到的各个变量存在以下联系:首先,在将生态环境、制度等稀缺要素同传统要素进行融合的背景下,可以促使广义要素的产生;其次,全成本产生的关键还存在于有机结合环境、交易以及代际成本的过程中;再次,在综合制度比较优势、环境比较优势等的过程中,将促进综合比较优势的产生。以上联系都可以应用相关抽象函数进行表示,目的在于说明这些要素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无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充分的说明,这些要素必须在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在对全成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从横向的角度来看,此时其作为机会成本,主要对广义要素进行消耗和使用;在从纵向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内容包含环境、交易以及代际成本等多项内容。在对比较优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根本在于比较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全成本必须能够包含环境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成本等多项内容,只有这样,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一个国家的参与才能够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基础。如果将“全成本”有效融入到对外贸易整个机制当中,对于国际贸易分工中,一个国家的理性参与并从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同时,应努力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去,在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在国际贸易当中,国际贸易的全成本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在对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比较优势的塑造应以全成本为基础,希望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青龙.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从生产成本向“全成本”的拓展[J].财经科学,2013,05:43-52.
[2]孔凡亮,吴航,赵帅.中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4,10:84-87.
[3]杨青龙.论国际贸易中的“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从李嘉图模型到规模经济模型的集成与统一[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06:7-12.
[4]杨青龙.基于制度要素的比较优势理论拓展——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视角[J].财贸研究,2013,04:58-68.
[5]张蕙,关利欣,黄薇,洪俊杰.打开贸易成本的“黑箱”——一个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J].财贸经济,2013,08:78-86+97.
[6]李宇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保责任——“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案例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19-125.
[7]杨青龙.贸易成本测度的改进模型及应用——以中日贸易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3:107-112.
[8]田贵良,许长新.社会产品价格对水价的敏感性——基于虚拟水贸易框架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2:41-48化学与农业论文.
[9]杨继军.境内运输成本、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省际分布[J].国际经贸探索,2016,06:17-32.
作者:商东扬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