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遇到的困境
目前中小学,尤其是升学率高的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长期高压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很高。可以说不当的应试教育就是摧毁学生幸福感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在本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的青少年成长的阶段,学生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和试题占据着思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大自然和在人际交往中体验真实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意义。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双方更为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对生命教育觉得无从谈起。大学生一入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由于授课方式、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不受学生的重视,和生命教育结合也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二、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1.研究方法。以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为研究背景,从当前高校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实践,考察、调研、分析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和敬畏感现状,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研究、调查实证等方法,研究生命教育的本质及规律,探寻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状况及其培养模式,并从理论层面上运用归纳演绎、内因外因等辩证思维方法对生命教育的内在规律进行概括,并提出适合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2.数据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状况和对生命教育的需求,了解学生对当前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态度和意见。根据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见附件)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是促使学生形成生命价值观的最重要因素,而老师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影响很小,前者占86.5%,老师仅占16.3%。当遇到生命问题时,34.6%的会咨询父母,30.8%的是向朋友咨询,选择向教师咨询的占4.8%,还有17.3%的学生表示没有人可以咨询。由此可见,教师,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教师任重而道远。(2)76.9%的学生能认识到人活着是为了尽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有49.0%的学生认为人生短暂,走一步算一步;还有7.7%的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有超过50%的学生生命观还不成熟,这也显示教师的思想工作难度不小。(3)4.8%的学生在12岁之前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2.9%没有思考过,51.9%在12~18岁之间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28.0%在19岁以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经常怀疑生命意义的比例是3.9%,72.1%的学生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以及有知心朋友,62.5%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确定的人生信仰和内心的安宁。这显示大学校园要重视良好氛围的建立,持有积极生活观和幸福观的多数学生可以影响并引领消极的学生。(4)43.3%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63.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家庭、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有2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可以理解的,此外18.3%的学生认为人应该有自杀的权力。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69.2%的学生没有杀死别人的念头,29.8%的偶尔有,经常有的占1%。为了获得某种切身利益,5.8%的学生选择会以伤害他人为手段,38.5%选择肯定不会以伤害他人为手段。(5)72.1%的学生表示能做到热爱、珍惜生命,有27.9%不确定。这个比例也显示出教师要更加关注这些同学,投入更多精力(6)对社会上报道的先进人物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让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行为,72.1%的认为伟大且值得提倡,36.5%认为伟大、但不值得提倡,因为生命是无价的,还有13.5%认为不值得。(7)面对突发性生存危机,如地震、火灾、溺水、中毒、交通事故等,93.3%的学生表示有些了解各种生存常识、处理方法和逃生技能,非常了解的占4.8%,不了解的占1.9%。(8)80.8%认为在对未来迷茫时,会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23.1%的是在感情受挫时,23.1%是在学习压力大时,还有18.3%是在人际关系不好时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9)59.6%认为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是对家庭责任的大小,选择对社会贡献大小的占33.7%,选择社会地位高低的占2.9%,选择金钱多少的占7.7%,说不清楚的占19.2%。(10)如何缓解压力问题中,70.2%的选择在心里慢慢消化,40.4%找父母或亲戚中的长辈交流,5.8%找老师交流,2.88%求助心理咨询,1.9%不知所措,76.0%的认为大学生避免走上自杀绝路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11)在关于生命教育的问题上,36.5%的学生听说过生命教育,63.5%的没有听说过,58.7%认为大学有必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9%认为不应该,38.5%的认为无所谓,45.2%认为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合适的方式是定期讲座,37.5%选择选修课方式,还有17.3%认为是必修课方式。
三、本研究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1.实际意义:在国家积极的高校招生政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转化为平民教育,这对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思想培养方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为突破点,希望找到合适的途径有效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并给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程提供新的思路。
2.理论意义: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更多地仰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这样的行政命令又是基本不考虑具体学校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而推行改革的基本手段也是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等行政操作,也就是说,教育缺乏内在动力和内在尺度;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3.主要创新点:本项目以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为研究背景,结合社会现实和高校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现状,侧重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敬畏感的培养入手,研究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生命教育理念的形成规律,探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更有效的授课方式,将生命教育理念和敬畏意识融于大学生的生活,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四、结论
1.我国目前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改变这一状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从大学开始补课,已经错过了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生命教育是从小就要重视的。
2.大学生自杀以及犯罪的发生背景、现状及深层次原因都可以追问到生命教育的缺失。
3.生命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结合方式及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4.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到课堂及学生的大学生活中的必要保证。生命教育并不是仅仅凭借几门课程就能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过程,生命教育要贯穿并融合人的一生。生命教育首先要培植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学习必要的用以谋生的知识和技能。
5.仅仅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验生命理念及规则理念、敬畏感理念的落实和滋养。总之,生命教育不仅使教育趋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也把生命真正置于关注的焦点,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内涵很广,包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大自然;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伦理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及生死教育,主要是探讨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宇宙的和谐。生死教育包括生命意义探索、生命价值澄清、自杀防治、抑郁症认知、艾滋病防范、临终关怀及悲伤辅导。生命教育内涵的超越、丰富和发展必须有效统整、融合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基本理念,体现全面性与通识性。面临社会变革的时代,生命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中国的教育改革应该以此为根本理念。本课题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和深入,例如独立学院的学生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农村农业论文是否有明显的差异等问题没有以调研的方式加以实证研究,但笔者将继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多的调研和思考。
作者:俞爱群 李云芳 张洁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相关专题: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商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