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解决措施

1黑龙江省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传统守旧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塞,人才教育方式较为守旧。这方面貌似老生常谈,但是确实影响到技术创新能力的本源。我国古老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听话、守本分;中庸、不出格”,有独特想法的叫做“离经叛道”,而严酷的考试制度使得学校的大多在进行“填鸭式教育”,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就是这么解决,记住方法就行了。相反很多西方国家的孩子小学时就接触一些研究性的作业,他们必须独立观察探索、而后到图书馆找大量资料来获得知识补充,最终完成论文。在我国,是不可能给学生几天甚至几周时间去完成这种“课外任务”的。传统的培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比如:高中之前,能让学生获得了惊人的知识储备;但从另外一方面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故而在大学之后就普遍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1.2人才引进与储备方式不健全

人才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技术创新中的创意思想的形成阶段、研究开发阶段、测试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市场营销阶段及创新技术扩散阶段无不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1]。而目前黑龙江省的科研人员相对匮乏,而在一些高新科技的产业中所需的在与人才,及企业研发团队中既具备研发能力又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了,远远不能满足技术创新领域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黑龙江高等教育水平落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其二,对于技术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力度不够。自从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各地区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都提出了一些吸引优秀人才的方案,包含:提供住房保障、实施政府津贴、建立奖补制度、科研资助、提供配套服务等等方方面面。例如:北京、上海为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人才解决户口问题;江苏省财政2014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对于企业引进的双创人才一次性给予50~100万的资金支持;广东省建立海外来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引导供需对接,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等等。而黑龙江省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引进人才和人才发展领域不占优势。即使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些科研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毕业之后也大多“孔雀东南飞”了。仅以哈尔滨医大二院为例,每年流失的培养人才就高达30%,而引进人才方面,除了原哈尔滨医科大学系统出身的高端医学人才外,很难引进其他领域人才。引进高端人才难、人才流失严重成为黑龙江省各行各业的普遍问题。

1.3吸引投资的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局面仍需完善。现如今全球经济危机余波尚未平息,多数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仍很恶劣,市场风险加剧、自我发展资金的积聚能力低、导致了各行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低、种类少、竞争能力偏弱。以风投机构投资为例:2013年我国风险投资各类机构已经达到1183家,比2012年增长了7.9%,其中风险投资企业就有942家,风险投资管理企业241家,当年募集资金136家,风险投资资本总量已经达到3312亿元。而针对黑龙江区域的投资规模仅为1.7%,投资比例为0.56%。黑龙江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金融贷款数目也非常低,在全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中国指数研究院2013年研究从宏观环境、房地产市场、宏观与市场协调度三大维度出发,用12个分项指标和40个具体指标,对全国七大区域、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所有地级市进行评价。黑龙江省进入前50名的城市仅有哈尔滨(36)和大庆(48),前100名的还有绥化(56)、黑河(79)。这说明从宏观投资决策到跨区域投资决策方面,黑龙江均难成为焦点。专门针对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的机制尚未健全,很多项目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1.4技术转化生产力效率较低

在科研领域中,学校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主导着知识的生产、运用和传播,在世界各地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也提供学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也提供其科学研究经费,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波、韩国的大德、台湾的新竹等等。这些园区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当地科技产业的发展。学校与科研机构从企业处了解市场明确研究方向,并获得资金资助;学生从学校与科研机构学到适应日后工作发展的技能、从企业处获得实践经验;企业又从学校与科研机构处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尖端的人才用于产品改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这种良性的循环有助于学校与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率的上升,更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2]。目前,黑龙江省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和大庆石油学院科技园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这些技术创新集群内,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交流沟通普遍不足,企业没有给它们创提供足够的信息与经济资源;学校与科研机构也没有充分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大多仍以基础知识传播为主,所研究的成果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工作脱节,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在业务评价上,未能充分注重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这反映出黑龙江省学校与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滞后,也反映出校企合作的机制尚需健全。

1.5产业结构与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煤炭、石油、林业和机械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沿边形成开放带,边境贸易有很大发展,全省经济也有较快增长。尽管如此,黑龙江仍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老重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导致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不明显。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没有持续有效的技术创新规划。究其原因一方面,黑龙江省的大多数企业的财富的原始积累大多依靠的是贸易往来而非科技研发和产品生产,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对自主创新生产能力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省内企业的体制也相当复杂,公司体制之间的冲突性极大地限制了技术创新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度,科学技术创造的价值被忽视,技术人员的脑力劳动得不到等量的回报。

2提高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建

2.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方式

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新思路、新方式、新观念,在转变思想观念方面要多借鉴国内甚至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变一切束缚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鼓励开拓创新、鼓励自力更生、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第一,先要减少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创造新型教学模式,多设德育课与实践课,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创造获得新知、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第二,要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让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职业化、社会化。同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兴办教育,使之与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为一套多种学科、多种层次的低门槛教育体系,让更多有灵活头脑、有求知欲望的人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第三,建设高水平大学。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融合,促进高校与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大众化、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第四,针对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不同方面进行提升,如提供优化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组织创新和科研团队;创立更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聘请两院院士和农业、工业、医药、旅游、对外贸易、财政金融等各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研究者作为培养体系的核心力量,为黑龙江省本土特色化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2改善人才引进环境、建立人才储备信息库

在改善人才引进环境方面首先有优化用人机制,完善用人制度、给人才以稳定上升的发展空间、对创新精神给予奖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适应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以此来充分调动集群内部人才的积极性。在人才储备方面,可以借鉴省外和国外的先进经验。首先对自主培养、并获得杰出研究成果的本土人才应给予更多政策倾斜,结合其发展潜力给予相应优厚待遇,并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现有人才留下来。其次对引进人才,应分析其需求特点,尝试由单一的“重金聘请”转变为“合作开发”,并在岗位聘用、资质认证、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居住医疗等各方面给予政协倾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针对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比如: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建立完善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同时给予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支持其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到省外甚至出国培训交流,参加高层次学术、技术活动;支持本省科技机构和人才主办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最后,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标准,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创立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探索设立国外人才引进工作站。编制我省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国内外发布需求信息,引导供需对接。

2.3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吸引投资力度

要增强吸引投资力度,第一,应提高黑龙江省内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手续。例如:注册一家公司,在黑龙江省普遍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上海要22天,北京20天,到了深圳只需要17天,可见我们在压缩登记事项时间、简化审批手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外,政府工作人员也应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营造廉洁高效的投资、创业、发展软环境。第二,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服务与产业。比如:在绿色农业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医药领域开发、娱乐与旅游产业等方面具备吸引力的项目应给予政策支持。可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补助投资等形式,促进特殊行业发展。第三,确保银行信贷对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产权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支持,积极扶持具备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小微企业。可考虑运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其科研资金需求,鼓励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发展新型融资方式,进行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试点,推广融资租赁。第四,吸纳各类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参与项目运作和管理。对技术创新项目,可通过招投标方式公开选择项目法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收购、兼并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广泛开展网上招商、以商招商、聘请国际投资中介机构代理招商。运用并购重组、境内外上市、基金会投资、BOT等方式融资。加强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资。

2.4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技术转化生产力效率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等层次知识的宝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成果的集中生产地,因此,怎样将金种子种入黑土地,让其壮壮成长开花结果是提高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面临的严峻问题。应充分挖掘黑龙江省科技优势资源,发挥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促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黑龙江省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仍是技术创新的良好经营方式。黑龙江省内,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院校在航空航天、材料力学、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显著地研究优势。因此,应积极促进校企交流,比如: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到企业中挂职训练、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研究、鼓励企业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参加高校专业技能深造课程。校企之间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校企唱戏”或“企业出资、学校攻关”等方式相互合作,形成“产、学、研”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2.5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建立基本产业制度框架

助力黑龙江省技术创新发展需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速度,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模式。应分析特色工业发展前景,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前进发展方向;创新公司体制,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前进制度保障;优化产业布局,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前进项目支撑;实现科技创造生产力,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前进技术动力。此外,完善的产业制度环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市场机制很难有效地提供,只能由政府担当供给制度的职能。目前黑龙江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地位靠后,而越完善的区域市场体系越能促进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想要在技术创新中取得优势,就势必要建立健全产业制度[3]。在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使黑龙江省在制度建设上走在前列,同时也使其在技术创新集群发展中取得一定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日本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与法律,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大萧条的日本经济得到复苏,完善的制度环境是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比如:在旧有的国有产权制度下,无论管理者、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工作者都只能获得相同体系的等级待遇,这大大打消了一部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如果企业能够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让他们与企业共同分担风险与收益,那结果必然相反。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制度也应完善,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科技进步法、技术改进法、技术合同法、技术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比如:广东省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方面,主动为高层次人才申请国外专利提供帮助,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和有关信息的咨询与服务。完善的制度环境是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重智能农业论文要因素。无论何种改革、何种转变都需要经过市场检验,希望该文的分析与建议可以帮助提高黑龙江省科学技术的竞争能力,使其在在市场运作机制中优胜劣汰、发展壮大。

作者:李楠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解决措施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66871.html

    相关专题: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植物保护概论论文


    上一篇:创新人才培养政治理论论文
    下一篇: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